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正文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强国、闽南日报:扩圈 加力——闽南师范大学奋力书写服务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
作者:     文章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强国、闽南日报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1-25 09:34      

2016年9月,漳州高新区圆山脚下原漳州农校千亩校园并入闽南师范大学,大大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现有海外留学生、国际项目生、商学院本科生近千人入驻圆山校区。

2018年至2021年期间,闽南师范大学动员全校科研力量,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共签订横向技术合同近600项,合同经费达1.2亿多元。

2021年10月21日,以闽南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全国首个蓝碳司法保护与生态治理研究中心在漳州市诞生,这是闽南师范大学联合漳州市中级法院、漳州市发改委、漳州市自然资源局、漳州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共同成立的。

……

一个个数据、一行行事例串起的记忆,如珠玉一般,映照出这座福建高等学府始终关注地方需求,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生动影像。


转化科研成果

闽南师范大学始终关注漳州地方建设需求,提升服务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如《水仙花示范基地建设》《天宝镇辖区水体生态修复、环境质量提升项目(一期)》《三宝集团网络安全技术服务》《漳州乡村产业发展研究》等项目的开展,切实推动了漳州周边区域高新技术农业、生物制药产业、污染监测控制与涂料等行业产业的发展。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台籍教师陈金在组建技术团队先后为漳浦和进制罐等多家企业提供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大大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益,2019年至今共签订横向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14项,经费近4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学校共签订横向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近200项,经费达7000多万元。学校还成立福建省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牵头制定漳州市、县(区)“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项目,为漳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出谋献策。


提供人才支撑

圆山脚下,沃野千里,人才荟萃。

闽南师范大学坚持做好引才和平台建设。根据漳州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新成立智库、创新平台、研究所15个,福建省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研究院(闽南师范大学)获批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测评机构能力认定证书,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批的高校。闽南师范大学坚持校地合作,大力推动人才在服务漳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据闽南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透露,学校现有省市级以上人才269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87人,市级人才82人),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了6个具有鲜明特色、有发展潜力的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团队。近年来学校共选派44名人才到漳州市重点企业挂职工作,接收26名企业人才到校挂职工作,为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学校通过与芗城区、漳州台商投资区、平和县、南靖县、高新区、华安县、长泰区、东山县等8个县(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毕业生留漳就业搭建平台;通过与漳州市人社局建立定期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共商机制、就业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联合举办招聘工作机制等,为毕业生留漳就业创造条件;通过与漳州市人才发展集团建立共享区域优秀人才资源,共建产业研究院,共同打造人才孵化项目,为毕业生留漳就业创造优势。近三年来,闽南师范大学留在漳州就业创业毕业生人数2282人,占毕业生总数比约为15%,其中非漳州籍毕业生留漳工作比例将近60%,为漳州市输送基础教育人才1058人,为漳州市输送乡村振兴人才411人。


增强服务能力

处于高处寻高处,行若远行还远行。

三年来,闽南师范大学扩大合作附属学校共建范围,与漳州市完成并务实推进了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等7所附属学校的合作共建。

学校与漳州市的8个县(区)政府,与厦门大学等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30多家大型重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资金超1亿元。闽南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校所合作等领域工作成果显著,截至目前,闽南师范大学各二级学院合计已与300多个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闽南师范大学将持续提供人才支撑。以数字技术为牵引,积极拥抱漳州市“大抓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工业发展布局,出台人才引进新政策,吸引符合漳州市工业提质增效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台湾工科博士,探索“高校+重点标杆企业”共引共培共用人才新模式,建立学校高层次专业人才联系工业企业制度。根据闽南师范大学“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将达到25项/年以上,省部级课题达到120项/年以上,横向课题达到200项/年以上,科研经费到账总额达到2亿元/年以上(师均科研经费12万/年以上)。届时学校将推进附属学校特色办学项目与品牌建设,建立较为成熟的服务附属学校各学科发展的专家指导团队,构建“校地合作、院校联盟、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学校将继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融入漳州新发展格局,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戴岚岚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415854?channel=weixin

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b04ee9ee-9e2e-4625-b32a-ed07beec1afe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271588278564326507&item_id=3271588278564326507&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2021-11-25 04专版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111/25/content_6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