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闽南日报:微电影《确幸》,与你一起——帮助别人,照亮自己
作者:     文章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3-17 14:52      

编剧吴浩宇、导演王品卿等主创人员围读剧本 本报记者 严 洁 摄

⊙本报记者 苏水梅

电影海报:《确幸》(入选首届全国高校心理微电影大赛百佳作品)

上映时间:2022年3月

主创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指导老师:陈虹、王品卿、吴浩宇

导演、编剧:吴浩宇、王品卿、韩松鹏

主演:韩竞仪、耿瑞琦、林舒婷

《确幸》讲述了一个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的女主人公陈晓,从小受到欺凌,产生了自卑和社交恐惧,甚至还产生轻生的念头。幸运的是,在她一次次陷入困境时,周围总会有人伸出援手,带她走出心理阴影。最终大学生陈晓逐渐战胜了抑郁,接纳了自己,树立了信心,并成为一名志愿者,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

“或许,我是不幸的。但是,我也是幸运的。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人想尽办法呵护我。”经历痛苦挣扎的陈晓终于走出阴霾,变得阳光……近日,首届全国高校心理微电影(心理短视频)优秀作品展公布“百佳心理微电影”获奖名单,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微电影《确幸》位列其中。

紧贴热点

首届全国高校“百佳心理微电影”评选活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办。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陈虹老师告诉记者,“确幸”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事刚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种确实的幸福与满足。《确幸》故事情节紧贴当代大学生热点,通过再现主人公陈晓的遭遇与成长经历,警醒大家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进行关注。微电影通过陈晓不同年龄段的经历,来展现角色的内心冲突、挣扎、变化与成长,跌宕起伏、意蕴丰富。

陈虹老师介绍,闽南师大历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断创新形式和优化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谈及微电影《确幸》的亮点,陈虹老师认为,除了主题贴近大学生生活,精巧的故事编排和成熟的拍摄手法也可圈可点。“短片生动刻画了陈晓面临成长中的迷茫与孤独,选择了改变、勇敢与坚强,反映了我校学生积极探索心灵成长、提升心理素质的意识与能力,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团队协作

“最想感谢全体演员和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闽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王品卿老师说,微电影《确幸》的拍摄经历了两周左右的时间。“演陈晓的,就有四个人,儿童时期的陈晓是请我们学校老师的小孩来演的。”因为拍摄的场景有宿舍、操场、天台、旧楼房等多个场所,演员们有老师、大学生、老师家的小孩,大家出场的时间不太一致,拉长了拍摄时间。

谈及拍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王品卿老师记忆犹新:“那楼特别旧,很古朴,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那个地方。”那是陈晓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的场景,当天由于演员入戏稍慢,原本计划下午时间拍完的画面,一直到天黑还没完成,大家都很着急。后来,他们发现小仓库里有排插,就点了一盏不太亮的灯,收到的效果比预期好。“只是,当时主人不在,大家又急着赶紧拍完,就未经允许先用了旧房子里的电源。”主人回来发现后,有些不悦,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解释和道歉,还是原谅了大家。

“短,是微电影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吴浩宇老师是微电影《确幸》的主要导演和编剧之一。在他看来,对学生进行一味的道德说教是不够的,微电影是一种尝试。“我们计划拍摄更多的校园励志微电影,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传播正能量。”

收获成长

吴浩宇老师介绍,微电影中故事情节围绕“不幸”与“幸运”铺展。短片将遭遇不幸、挣扎、帮扶、救赎和成长变化浓缩在了短短的五分多钟里,用多场景切换和画面明暗碰撞出一种紧凑感,激发了观众对故事主人公成长经历的苦痛和挣扎的体认和理解。孤苦与温暖,离别与流连,都浓缩在这短短的电影里;热闹与清寂,小我与大爱,都印刻在短短的五分多钟里。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与渴盼,心理老师的坚守与奉献,在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展现出别样的图景。

韩竞仪是闽南师大商学院大二的学生,她饰演的是大学时期的陈晓。“在此次的心理微电影拍摄过程中,非常感谢导演和编剧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韩竞仪看来,当她抓不到“角色感觉”的时候,老师们一点一滴分析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她准确体会角色的情绪,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提升。“我能感受到陈晓内心的孤独、自我矛盾和自我挣扎而带来的痛苦,这也使我迫切希望通过这个角色,让大家去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去关注关心他们。”韩竞仪说,大学生陈晓在老师、同学、学校的多方努力下,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陈晓,并力所能及帮助别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闽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耿瑞琦饰演的是中学时期的陈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场戏她给自己化的妆不符合要求,“那天的戏是在医院,老师后来给我补了很厚的粉,让我显得憔悴、苍白一些。” 在耿瑞琦看来,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很努力,很配合。“那场戏的灯光老师也尤其用心,让灯光形成频闪,打造一种电闪雷鸣的感觉;导演拍摄有特写、近景、全景,戏中演员的感情也是非常到位的。”

《确幸》的结尾是:陈晓戴好口罩。她来到门边,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呼吸后,拉开了宿舍的大门。昏暗的宿舍顿时被门外柔和的白光所充盈。镜头移向窗边,微风吹过,风铃轻轻地摇。镜头俯瞰,校道上,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戴着口罩,从自己的宿舍出来,走上防疫抗疫第一线……

2022-3-17 10教育周刊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203/17/content_7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