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去世后,他的生辰、忌日等纪念日都过得很低调。而在2005年,这一现象有所改观。这一年的11月20日是他诞辰90周年的日子,中央于18日举办了纪念座谈会。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三位常委出席,规格不可谓不高。
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政治人物的90周年诞辰一般不会以最高规格来纪念,即政治局常委不会都出席,同时总书记一般不出席。因为胡耀邦曾任中组部部长、中纪委第三书记等职,最终出席他诞辰90周年座谈会的三位常委恰好与这几个部门相关(曾庆红曾任中组部部长,吴官正是时任中纪委书记,而温家宝则曾在胡耀邦任总书记期间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从中也可看出中央的贴心安排。
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会上发表的讲话,代表了中央对胡耀邦的评价:
“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呕心沥血、奋斗不息,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
这个评价基本是1989年胡耀邦追悼会上悼词的重现,内容上并无太多新的东西。但如此高规格纪念他的诞辰,本身就释放着一种宽松的信号。此后,有关胡耀邦的回忆、纪念文章开始多了起来,如上节《好大一棵树》的写作初衷这类陈年秘闻也是在2005年后逐渐披露的。
四、2010年胡耀邦去世21周年 温家宝在《人民日报》撰写回忆文章
2010年4月15日是胡耀邦去世21周年的日子,温家宝代表中央撰文纪念。
胡耀邦任总书记的最后两年,温家宝作为中办主要负责人在他身边工作过。两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温家宝的文章除了作为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身份进行纪念外,还有作为个人对老领导的一种缅怀。

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出,这绝不是普通的公事类文章,而是有很多个人感情在里边:
“1985年10月,我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后,曾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近两年。我亲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亲眼目睹他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职务后,我经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发病抢救时,我一直守护在他身边。4月15日,他猝然去世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1990年12月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④
可以看出,在胡耀邦生命最后四年以及去世后的重要节点上,都有温家宝的身影。满妹在回忆父亲最后时光时,也强调温家宝一直在指挥抢救:“(胡耀邦突发心脏病后)政治局扩大会议改到中央书记处办公的勤政殿继续进行,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留在怀仁堂指挥抢救。”⑤
五、2014年胡耀邦形象出现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
时间来到2014年。这一年最引起轰动的电视剧首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27天后(抓捕“四人帮”那天)开始写起,直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队伍中的大学生自发地打出横幅“小平,您好!”为止。
本剧内容虽只有八年的跨度,但对中国人的影响至今还在。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邓小平访美、知青返乡、包产到户等,每一件事都对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至关重要。然而尽管这些内容非常重要,但一个人物的出现仍然立刻将所有人的关注吸引了过去,这个人物就是胡耀邦。
胡耀邦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突破了禁区。按照我国政治题材影视剧约定俗成的惯例,健在的人物一般不出现(除非个人认可,例如邓小平生前,他的形象就曾在《大决战》等片中出现),因此胡耀邦生前没在影视剧中露过面。在他去世后,虽曾零星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现身,却都限于早年工作经历。在电视作品中首现赴中央工作后的胡耀邦,本剧是第一次。(据澎湃新闻报道)
更关键的是,胡耀邦的出镜率还不低。他的名字在第二集里面就有提到,真正现身是在第五集,1977年7月16日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当时,胡耀邦的身份是中央党校副校长。此后的历史里,他在1981年当选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开始出任总书记,直到该剧结尾时一直担任此职务,故而更加不可能绕开他。例如第34集一开始,就是邓小平和胡耀邦商量平反冤假错案的情节。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图为胡耀邦(右)与邓小平交流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据该剧总编剧龙平平介绍,“胡耀邦的戏份不少,非常多。审查的时候,还有人提出:‘这个地方胡的作用应该多写一点’。”⑥可见,从编剧团队到审查人员,都认为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上,谈论1976-1984这段时间的历史,再绕开胡耀邦是说不过去的。
对此,人民网有如下评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走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不容回避,现实不容回避,真实才能征服观众。我们现在银屏上所缺少的恰恰就是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⑦
六、2015年中央举办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七常委出席
在我国,政治人物的百年诞辰往往具有盖棺论定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达到了理论上的最高级:总书记亲自讲话,七常委全部参加,《新闻联播》头条播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12月9日,总书记的讲话还由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单行本。

除了形式上的最高规格外,在内容上,习大大的讲话也饱含深情。用互联网常用的话说,就是干货很多,而且大量引用胡耀邦很鲜活的原话。例如讲到要学习胡耀邦同志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时,列举了他说的一句话:“知错就改,光明磊落一辈子;知错不改,内疚一辈子。”
讲到学习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时,列举了他说的“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
讲到要学习他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时,列举的是他说的“干一切事情,都不能从本本出发,从小道道出发,从迷信出发,从想当然出发,而是要从实际出发。”
而最具盖棺定论性质的一句话是:“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⑧
结语:
从1987年辞去总书记职务,到2015年由总书记亲自讲话并以最高规格纪念,胡耀邦的形象和历史评价在这28年间几度变化。在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举行之后,五集电视文献片《胡耀邦》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也许以他为主要角色的影视剧在日后也会逐渐多起来的。
注释:
①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文献资料》。
②⑤ 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北京出版社2011年8月版。
③ 金熙德:《日本对华ODA 的成效及其转折》,《日本学刊》1999年5期。
④ 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人民日报》2010年4月15日。
⑥ 《影视剧中的胡耀邦》,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⑦关东客:《<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走红:真实才能征服观众》,人民网2014年8月12日。
⑧ 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