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网5月11日讯 一幅幅精致的剪纸作品居然出自一位年轻小伙子之手!看了他的作品后,很多人表示惊叹。5月11日至17日,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准毕业生黄孝敏的个人作品展在该校艺术学院展厅举行,其老师陈斌是策展人。据了解,这是闽南师大艺术学院成立以来首个学生个人作品展,这也是黄孝敏的首次个人作品展。
1992年出生的黄孝敏,老家在福州闽清。他爷爷的手工竹艺精湛,他自小耳濡目染。小学三年级时,他便接触了剪纸,在后来的求学中,也不断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2011年,他来到闽南师范大学,主修油画专业。据了解,在校期间,他在绘画、书法、剪纸、涂鸦、竹具设计、服装设计、蛋糕制作等方面共获奖43次,包括全国性比赛4次,省级1次,其中一等奖10余次。多年个展梦实现
自高中开始,黄孝敏就有举办个人展的梦想。经过多年的准备,梦想在昨日成为现实,他分外高兴。这次展览主要展出剪纸、装置艺术、竹编、钢笔画和油画等原创作品50余幅,其中剪纸作品最多。《乐清细纹刻纸》、《生命树》、《福在眼前》等一幅幅作品,都展示着他的创意和技艺。
此次个展中的装置艺术作品《等待》结合了油画和剪纸创作而成。他一直想把幼时就开始学的剪纸和油画相结合起来,如今酝酿了几年的想法实现了。
该作品的灵感产生于在江西婺源写生时。黄孝敏介绍,当时感觉这棵树如同一个人,周围(位置)很低,却长得很高,让人觉得它很孤单,像在等待某种东西,可能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开花结果。他说,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哲学。有时候人也一样,可能要做一点事情,如这次展览,要经过很多年的准备。他便将这幅充满创意的作品取名为《等待》。
黄孝敏也讲到,从小到大他的母亲一直很支持他。此次作品展也算是给母亲的一份礼物。
融入血脉的艺术创作
昨日,黄孝敏不厌其烦地为来者介绍作品。大幅剪纸作品加上画稿时间要花两个星期才能完成,且一般需要两张或更多宣纸拼接。其难度不只在于剪纸本身,还在于纸张的拼接和作品的黏贴。如果贴不好,就很容易褶皱。装裱剪纸的地方通常不会贴剪纸,生怕被贴坏,他得把整个轴拿回来自己贴。
他介绍,大幅剪纸相对于小幅的难度更大,一是比较难贴,二是耗时长,对心理素质挑战很大。这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他表示,对他而言,这两者是很自然的东西。因为从小就这样做,已形成习惯。以前就有老师说过,他的耐心和细心是一般人比不起的。
对他而言,剪纸等创作是非常自然而、无需特意为之的事。“它等于融入我的血脉的东西,感觉特别自然,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黄孝敏举例说,平时的一块木雕,他看到的并不是木雕,而是木雕处理成为剪纸以后的效果;看到一棵树,一种景,都会想到剪纸的效果。
黄孝敏曾在林语堂纪念馆看到文学大师林语堂手拿烟斗的雕像,也从其回忆录中感觉到他的写作离不开烟斗。他便以烟斗为题创作了《妙“斗”生花》。在此作品中,外聘老师张峥嵘进行了指导,周志鹏为其题字,李洁提供灵感参考,最终形成现在的佳作。
希望为传承技艺献绵薄之力
黄孝敏在大学期间主修油画专业,就是想从中找到中西结合之处,让剪纸焕发新的生命力。他知道剪纸的发展存在问题,剪纸需要极大的耐心,难带来收益,很多年轻人耐不住寂寞,不会选择去研究它。
“想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剪纸和竹编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两张作品是漳州老街的,可以留住一种古老的记忆。如果能够为非遗的保护尽一点绵薄之力,也很开心。”他说,如果让剪纸有新的生命力,做到大家都喜欢,就不存在收益低的问题了。同时,他也结合实用性进行创作。
今年6月,黄孝敏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到更多平台,延续梦想,他准备报考福建师范大学新设立的手工艺方向的研究生专业,继续研究、创作剪纸和竹编。(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