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漳州5月13日讯(本网记者 陈惠华 文/图)说到剪纸、竹编这些传统手艺活,大家应该会觉得这是妇女、老人家的专属吧?很难想象,眼前这一副副精美的剪纸,一件件精致的竹编作品,居然是出自一个90后小伙子之手。5月11日,闽南师大学生黄孝敏个人作品展在该校艺术学院展厅开幕,展览为期一周。据悉,这不仅是黄孝敏同学的首次个人作品展,也是闽南师大艺术学院成立以来的首个学生个人作品展。
本次个人展共展出的剪纸、竹编、油画、钢笔画等作品共50余件,全部出自黄孝敏一人之手,其中剪纸作品居多。《生命树》、《乐清细纹刻纸》、《福在眼前》、《妙“斗”生花》 等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了他绝妙的创意和手艺。竹编作品《菩提心》、《竹报平安》 ,钢笔画《记忆·漳州》、《仁者乐山》,服装设计作品《化蝶飞》 等原创作品构思精巧,工艺精湛,让到场参的老师同学啧啧称赞。
黄孝敏于1992年出生于福州闽清,小乡村有着成片的竹林,家里以编织竹篾为营生,产品有簸箕、箩筐、刷子、扫把等。他的爷爷精湛的手工竹艺技术更是闻名十里八乡。从小受爷爷的熏陶,黄孝敏心灵手巧,还能用竹子自制木琴、木剑、笔筒等。小学三年级时,他便接触了剪纸。2011年,他来到闽南师范大学,主修油画专业。在大学四年期间,他屡获奖项,在绘画、书法、剪纸、涂鸦、竹具设计、服装设计、蛋糕制作等方面共获奖43次,包括全国性比赛四次,省级一次,其中一等奖十余次。
“其实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去看一些展览,也就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办个自己的个人展呢?”黄孝敏笑着说道,“今天梦想终于成为现实,我觉得特别幸福。虽然只是在学校的一次展览,却对自己意义重大。”为了此次个展,他准备了很长时间,一次次痛苦思索,一次次彻夜修改,耗费了极大的时间的心血。
黄孝敏还说道,从小到大,母亲一直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母亲节刚过,这个展览也算是为母亲准备的一份礼物。
在展厅,一幅大型剪纸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黄孝敏介绍道,这幅作品名为《福在眼前》,画中有百只蝴蝶,拼成一个圆,寓意福气团圆。大幅剪纸作品加上画稿时间要花两个星期才能完成,且一般需要两张或更多宣纸拼接。大幅剪纸相对于小幅的难度更大,不只在于剪纸本身,纸张的拼接和黏贴作品更难,如果贴不好,就很容易褶皱。怕被装裱剪纸的店贴坏,他就把整个轴拿回来自己贴。
剪纸作品需要作者用剪刀、刻刀一笔一划慢慢雕刻而成,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制作耗时长,对心理素质挑战很大,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黄孝敏表示自己从小就这样做,已经形成习惯,并不觉得很难。以前就有老师说过,他的耐心和细心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觉得对自己而言,剪纸等艺术创作是特别自然而然的事,耐心和细心自然也无需另外培养。就像融入自己的血脉和灵魂一样,感觉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事。”黄孝敏说道。
展厅中有个装置艺术作品《等待》,结合了油画和剪纸创作而成。该作品的灵感产生于在江西婺源写生时。黄孝敏在大学期间主修油画专业,就是想从中找到中西结合之处,让剪纸焕发新的生命力。他一直想把幼时就开始学的剪纸和油画相结合起来,如今酝酿了几年的想法实现了。他知道剪纸的发展存在问题,剪纸需要极大的耐心,难带来收益,很多年轻人耐不住寂寞,不会选择去研究它。
“中国的传统技艺如此美丽,如果因为不受年轻人喜爱而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那就太可惜了。我想通过这次展览,能对宣传剪纸和竹编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一定作用,让大家看到传统工艺之美。传统工艺还需要创新,让他更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才能得以传承。”黄孝敏说道,今后会多思考在传统中创新,从西方的作品中多寻找灵感,结合中国传统工艺,在新作品中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希望能为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http://zz.fjsen.com/2015-05/13/content_16077396_all.htm#content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