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剧课堂

课堂上洋溢快活的气氛
为破解农村儿童暑期“监管真空”“教育断层”等现实难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支由平和县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组织的队伍,通过整合本地返乡大学生、高校教育关爱团队等优质资源,为留守儿童集中的乡村学校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素质拓展、安全教育等多元化服务,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
教育+陪伴
7月7日上午9时许,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小学的操场上,来自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的十多位学生,带领一群小朋友跳起动感十足的热身操。这些彭溪村的孩子在“小先生们”的带领下,时而双手高举过头拍手跳跃,时而两手交替出拳蹦跳,乐享音乐和律动的美好。
“大家好,我是稻草人,这里就是我生活的稻田……”当天上午,来自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蒲公英乡村儿童生命教育服务队的张妹玲、吕弘毅、郑若荧和游先佩四位同学还为彭溪的小朋友们带来戏剧课《稻草人,勇敢点》。张妹玲告诉记者,由三四年级组成的这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话剧表演特别感兴趣,经过两天的辅导,何凯杰同学已能够准确领会稻草人的人物特点,曾宥程同学对“小熊”这一角色的扮演也很到位。“主要是希望将儿童文学、乡土文化和教育戏剧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系统性生命教育体系,积极推进生命教育工作。”张妹玲说。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的那边是什么?”“山的那边是海吗?”在彭溪小学的另外一间教室里,闽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小先生”教起朗诵《在山的那边》。“第一天逐字逐句讲解诗句,第二天分角色朗读和齐读。”闽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陈雨恬说,小朋友们进步真不小,他们的朗读抑扬顿挫、很有感情。彭溪小学五年级何淑媛同学上台声情并茂地把作品朗读了一遍,博得“小先生们”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大家都认为她的朗读特别有感染力。
总结+提升
平和县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杨福英老师介绍,今年“小先生,大课堂”七彩假期课程采用“5+X”模块化设计,包含每日2课时的基础课业辅导,每日3课时的核心素养课程。此外还有“红色故事会、家乡文化探秘”“科学实验课、逻辑思维游戏”“趣味运动会、防身术基础”“非遗手工课、田园写生”“校园责任田、生活技能大赛”等德智体美劳的素养提升。每周设立“家长开放日”,建立家校联络群,每日推送活动简报,开展“亲子共读”等远程互动项目,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为闽南师范大学蒲公英乡村儿童生命教育服务队的创建者,2025届闽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邹晗已经有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了。“我们团队希望今后能长期到漳州市各县区的乡村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邹晗说,今年的服务队的成员由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小学教育、心理、教育技术学等几个专业的同学们组成。
平和县活动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小先生”机制激发儿童自主学习能力,以“大课堂”模式拓宽乡村教育视野,切实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惠民实效,为乡村振兴和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注入新动能。
“很感谢家乡为大学生搭建了这样暖心的返乡社会实践平台。”家住平和九峰的江夏学院大三学生曾婉怡告诉记者,她按照自己的特长填报了七彩假期的任教课程,并提前做好备课;平和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的理事成员有排班轮流值日,做好接送和安排工作,配合大学生志愿者做好辅导小朋友们的工作。“很期待社会实践最后一天的成果展示会,也很希望自己能沿着‘筑梦阶梯’,深度参与留守儿童的职业启蒙与成长导航计划。”
组织+引领
“小先生,大课堂”自7月上旬开启至8月中旬结束,为期一个多月。涉及的学校有崎岭彭溪小学、九峰积垒小学、安厚龙门小学、崎岭新南小学、霞寨钟腾小学、九峰福山小学等。
平和县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会长朱金墩介绍,平和县“小先生,大课堂”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通过课业辅导、素质课程和心理健康引导,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板,赋能儿童全面发展。
早在今年5月份,平和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意愿参与“七彩假期”活动的村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暑假期间服务所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服务具体内容和侧重点;6月份进行招募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按课程安排表“德智体美劳”五大模块,填报课程;7月初举行志愿者培训,包含“专业”“礼仪”“安全”以及值班理事成员工作职责、志愿者工作职责等内容,并做好分工。
“小先生,大课堂”在开课前一天,平和县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还帮忙确认大学生志愿者的住宿事宜,参与召开“七彩假期”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让家长安心放心。(漳州融媒记者 苏水梅 文/图)
2025-7-11 07教育周刊
http://www.zzxww.com/pc/content/202507/11/content_15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