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东南网:“奔县游”火了, 县域文旅如何乘风而上?
作者:     文章来源:东南网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5-15 11:52      

县域旅游的火热,让不少曾经陌生的小众地名被大众熟知,漳州也从中分了一杯羹。从各县域发布的“五一”成绩单来看,东山、长泰、华安、平和等地均表现亮眼。那么,“奔县游”火了之后,漳州各县域如何接住这波流量,实现从“火起来”到“火下去”?

游客“奔县”享受“松弛感”

“到一、二线城市旅游,景区门票动辄上百元、景区门口常常排长龙,而到小县城旅游,花更少的钱换来更佳的体验感,这是县域游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一位来漳州游玩的深圳游客表示。

如他所说,一句“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便道出了“奔县游”火热背后最直观的原因之一。 县域游的热潮,是游客摆脱打卡式旅游、避开人流高峰、追求实际体验的心理体现。

从旅游心理的更深层次剖析,除了性价比,县域的“非标准化”符合大众对旅游的期待和向往。“大城市的旅游发展往往存在一定的模式和标准,而县域旅游却是丰富多样的、野蛮生长的。这样的差异化常常令久居城市的游客感到新奇、惊喜,这是县域游的魅力所在。”闽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张梅认为。换言之,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品尝实惠而新鲜的当地美食、与街角的摊主和过路行人闲谈,对游客来说,这些带有人情味的具身感受和珍贵体验则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游客旅游观念和心理的变化无疑是“奔县游”走红的重要推动力。但中国的县城数以千计,真正“出圈”的却是少数。县域“出圈”靠什么?

“本土文化是县域吸睛的核心竞争力。”张梅一语道破。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等差异化资源是他们在“奔县游”热潮中“出圈”的关键。诸如漳州古城围绕闽南文化开展木偶嘉年华、歌仔戏沉浸式互动演绎,华安立足民族特色在景区常态化推出《高山畲水一家亲》非遗表演,平和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亲子田园体验项目等等,这些都是用本土文化引流的有效做法。

提升旅游品质是“长红”关键

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还需要深耕当地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旅游品质。

“县域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可以引客,而深耕本土文化、持续创新产出才能留客。比如亲水项目,不要仅仅停留在玩水上,还可以让游客通过故事感知水域承载的历史与民俗,让玩水玩出花样来。”张梅举例说。当文化越挖越有味儿,游客有了情感共鸣,才能从“头回客”变“回头客”,小城才能生长出独属于自己的文旅生命力。(记者 王怡婧 通讯员 黄建和)

(本篇新闻内容有删减)

https://zzpd.fjsen.com/2025-05/14/content_31902698.htm

2025-5-14 03文旅

http://www.zzxww.com/pc/content/202505/14/content_15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