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中国新闻网福建:闽南师大创新文化认同培育新路径 多维赋能闽南文化育人体系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福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5-07 15:23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7日电(汪庆祥)闽南师范大学地处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和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漳州。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依托深厚的闽南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研究传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构建“闽南文化+学科专业+教师教育”特色育人体系,通过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创新三级联动,系统推进闽南文化传承创新,探索出“闽南文化+”特色育人路径,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福建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闽南文化+学科专业”育人链,创新文化育人新标杆

学科专业作为人才培养和承载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闽南师范大学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将闽南文化全面融入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

依托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及多个硕士点,构建境内外唯一的本硕博一体的“闽南文化+学科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体育学院以“妈祖”等闽南文化元素为主题的舞龙项目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并获得“全运会”预赛资格;外国语学院聚焦闽南文化国际传播需求,以“闽南文化+传播+翻译”的学科交叉模式,为世遗解说翻译、华文数字化等产业项目输送了兼具翻译、跨文化传播和AI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彰显地域文化赋能高校学科发展的独特优势。

打造“闽南文化+教师教育”课程群,激活千年文化基因库

“我们围绕闽南语言、民俗、文学、艺术及红色资源等要素,设置了专项课程模块。”闽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闽南师范大学形成了覆盖全学段的‘闽南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优雅计划”将闽南文化深度融入师范美育体系,系统构建茶艺、插花、剪纸等传统文化实践模块,并创新开发新文科“金课”。文学院连续十年举办“闽南诗歌节”,实现闽南文化传承与师范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同时,发挥“青年讲师团”作用,组织青年教师定期推出“青思”专栏,打造“为中国女排再腾飞作点贡献”“新时代福建青年的使命担当”等八个专题的“微宣讲”,讲好闽南新时代故事。

“把闽南文化这一中华文化瑰宝与高校课程高位‘嫁接’,必将推动文化基因解码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筑牢中华文明传承根基。”闽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说道。

搭建“学术交流+人才培育”连心桥,拓宽文化认同实践路

值得一提的是,闽南师范大学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创新开展本科教学改革,开设卓越闽南文化人才实验班等,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

该校教师团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田野调查+数字技术”双轮驱动,组织学生深入闽南乡村系统记录古建筑风貌、整理民间口述史料并制作文化纪录片,赋予闽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其特色课程与成果多次获评省级教学荣誉;同时,构建“文化解码-创新转化”实践体系,由老师带领学生团队拍摄制作宣传闽南文化相关短视频,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媒介的跨界融合范式。

创新“三全育人+文化浸润”生态圈,厚植家国情怀文脉根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闽南师范大学将闽南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起“三全育人+文化浸润”生态圈。第一课堂将闽南文化“爱拼敢赢、重义崇德”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多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及省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其中,《从“+闽南文化”到“闽南文化+”:打造“全链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闽师模式”》等特色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第二课堂组建闽南文化特色社团,开展典籍研读、诗词创作、闽南文化知识竞赛、“我为闽南文化代言”讲解员大赛等文化活动,营造浸润式校园文化氛围。第三课堂依托师范实习、国家语言推广基地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项目,组织学生深入学校、社区、乡村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悟闽南文化精髓,涵养家国情怀、践行高尚师德。

面向未来,闽南师范大学将接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促融”的实践路径,持续深化“闽南文化+”育人模式;通过创新文化育人体系,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福建省委党校第6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闽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汪庆祥)

https://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5/2025-05-07/56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