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闽南师范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全链培育体系,精育民族团结之花,共绘民族团结美好画卷。
以宣传强引领,深耕民族团结进步沃土。图书馆推出“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及“专家线上课程简介”专题图片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视觉浸润空间;利用馆藏纸质书籍和电子借阅机,构建文献资源“纸质读+电子读”“现场读+下载读”的多元利用体系。统战部、图书馆、教育与心理学院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知识竞赛活动,将网络阵地打造成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领域新赛道。教育与心理学院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闽南红史talk秀”活动,借力“指尖上的民族团结课堂”,有效扩大教育覆盖面。
以文化润心田,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学报编辑部、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走进漳州市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及泉州侨批馆,感受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诠释。海外教育学院学生走进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非遗中心,身着传统服饰,学习拉手舞、打陀螺,沉浸式体验高山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学院举办雅集活动,以书法为媒、节气为脉、茶艺为引,与台湾书法家深度互动,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脉动。历史与地理学院开展民族文化拼图跑活动,套圈竞技、藏语苗语对话、傣文书写、蒙古族知识竞答及民族盲盒书信交换等趣味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教育与心理学院举办“同心共绘民族卷”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并展出作品,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以实践促融合,培土追肥正当时。新闻传播学院进社区开展“光影传递,情暖社区”主题志愿活动,用镜头捕捉温情面孔,记录传播居民守望相助的美好故事。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龙海区民族中学,设计“畲族图腾中的对称之美”“竹竿舞中的数列规律”等趣味活动,将数学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为畲族学生带去别开生面的“数学文化节”。文学院与诏安县统战部携手举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绘民族团结多彩画卷”主题系列活动,精心编排演绎朗诵节目《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古琴弹唱《桃夭》等节目,并设计“凤凰传信·畲汉同心树”互动环节,以畲族凤凰传说为引,讲解彩带文字的历史与寓意,生动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
以融情聚合力,催生民族团结花。学校与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联合开展“情聚畲乡‘三月三’ 共谱湖西新篇章”主题活动,表演舞龙、民族歌舞、传统器乐、畲族服饰走秀等精彩节目,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数学与统计学院与漳州一中西藏班联合举办“同心共育石榴树,携手共筑中国梦”爱心助教开班仪式暨植树活动,构建民族团结共创新范式。体育学院乡村体育领军人才实验班拍摄制作两人三足、抽陀螺、骑竹马等多种具有独特人文社会价值的两岸乡村体育游戏,维系两岸各民族共同乡土记忆。
以机制促长效,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学校重视发挥“手拉手”学校沟通协调机制和校内多部门联动机制作用,文学院与漳州三中开展“大手拉小手,团结永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活动共建,数学与统计学院和漳州一中西藏班携手九年,共谱闽藏师生团结新篇章。法学院与漳州市民宗局成立“漳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开展宣讲服务与研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后勤处建立“全周期管理”监管机制,为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校园生态提供坚实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期间,闽南师范大学累计开展活动30余项,多次获校外主流媒体报道,形成“讲团结、促行动、创品牌”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70/3220189.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