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7月5日至7月7日闽南师范大学学生处组织主要学生干部赴漳州市南靖县开展以“寻迹兰水·筑梦青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同经历了一段汗水与收获并存的社会实践之旅。

▲学生处领导与实践团出发前合影
第一部分:实践准备
精心组织,充足准备
社会实践活动前,在获得南靖团县委与兰水中学的协助支持下,指导老师们对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本次实践活动最终敲定围绕南靖县中学教育调查、土楼文明&非遗文化、乡村振兴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调研实践。为确保实践活动总目标顺利达成,组织召开了一次动员会、一次心理团辅培训活动、一次宣讲培训暨工作布置会,借此让成员们深入领会实践意义,遵守队伍纪律,明确实践任务及出行安全方面等注意事项。

▲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布置会

▲心理团辅培训活动
第二部分:实践内容
(一)唤醒文化基因,续写传承新篇
实践团首站抵达南靖东溪窑,走访参观了东溪窑遗址、东溪窑旅游发展公司和东溪窑博物馆,实地领略东溪窑非遗文化制瓷技艺的独特魅力。当下东溪窑非遗文化制瓷技艺正面临传承危机,为践行“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更好地保护并传承东溪窑烧制技艺,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发扬大国工匠精神,赓续中华传统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实践团在南靖县东溪窑博物馆

▲在土楼与技艺师傅体验掌上木偶
随后实践团前往福建南靖土楼和云水谣古镇,共同见证了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流水人家。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田螺坑土楼群和裕昌楼,学习到这些土楼全部采用榫卯结构,依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代表着中国传统夯土施工技术的巅峰。我们明白土楼群不仅是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南靖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发展优
为切实落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满足群众从“能上学”到“上好学”的期待,实践团一行于南靖县兰水中学为促进教育提质增效想方案、做实事。实践团成员通过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切实关注兰水学子的身心健康,以活动增情谊,以情谊强共识,以共识显才能。不仅如此,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心理团辅活动在丰富兰水学子课余生活的同时寓教于乐,融入传统技艺、急救知识体验等,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贡献绵薄之力。最后,实践团成员分为八组,两两结伴前往兰水中学高三毕业生家中进行家访,在实际互动中回应学生们有关学、思、用等方面的问题,以高质量、接地气的内容赢得同学们的一致认同。

▲课余活动带领中学生开展心理团辅游戏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操作

▲传统技艺木刻版画进校园

▲“星光引路,智启未来”系列微课堂宣讲活动

▲家访兰水中学高三毕业生代表指导高考填报

▲兰水中学师生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冀以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之光增辉日月。看到中学生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寻迹兰水·筑梦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深刻地认识到当下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基层教育的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三)向农产业促融合,深耕乡村谋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实践团队终点站去往葛园金线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刘阁兰花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和调研。两家支柱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因地制宜培育壮大金线莲、兰花等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两家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手段,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积极为地方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实践团在金线莲培育大棚

▲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兰花品类
另一方面,秉持乡村振兴需要吸引和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的原则,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刘阁兰花有限公司都积极与周边农户合作,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发扬“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通过对葛园金线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刘阁兰花有限公司的走访参观,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共同努力,产业兴旺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动力,人才培养是关键,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是重要手段,合作共赢是有效途径。
第三部分 实践结语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需要当代青年来奋力谱写。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打开了视野、锻炼了本领、提高了思想认知,在行走中领悟思想伟力,引领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注重知行合一,关注乡村发展,发挥师范专业特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心得体会一:蓝晖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被南靖人民的勤劳奋斗和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所深深震撼。当土楼居民说出“土楼一定要有人气,不然很快就会荒废”时,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所谓落叶归根的真正含义,是不忘本、不抛弃我们脚下的土地。于是南靖人民回到家乡创业,更加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守好土楼乡愁、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靖的发展,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
心得体会二:许楚楚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创新与传承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我们应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让它们继续为后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这次的参观活动让我深刻领悟到,领袖的足迹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伟大的变革源于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牢记这些感悟,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得体会三:张思雨
什么是中国?有人说,中国是两万五千里的辽阔。辽阔,不仅仅是地域的辽阔,更是内涵的博大精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血脉中永不褪色的文脉。走进瓷窑,一块普普通通的泥胚,在匠人的手中经过千锤百炼,蜕变成精美的瓷器。在延续的过程中,文明撑起的是根基,汇聚的是人心。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中国人民需立足本国文脉,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以此涵养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问道非遗古韵,赋能基层教育丨闽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寻迹兰水·筑梦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 (zztv.fj.cn)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59/2660188.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