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婧)5月26日,漳州闽南书院举办专题讲座,特邀王朝华教授主讲《〈老子〉的解读与误读》。50余名文化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王朝华表示,《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从两千多年前《韩非子》的《解老》开始,历代都有不少著名的学者解读《道德经》,所以在一般人看来,《道德经》的解读应该是“穷尽”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历代对《道德经》的解读,仍然留下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很多误读和曲解。
“‘无为’和‘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关键词,概括了老子哲学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认识,体现了老子哲学的精义。”王朝华认为,“无为”和“自然”是连在一起的,只有结合在一起理解,才能准确理解老子思想的要义,即“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王朝华表示,老子的思想方式具有反向思维的特点,体现了老子哲学以反求正的思想取向,所以老子说“正言若反”,其话语中充满了否定性词语,顺着这个思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
王朝华,福建仙游人,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现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著作《老子》注译本(与汤漳平合著)、《走出阐释的迷途:诗词论笺丛稿》和《诗词文本细读举例》。
2024-5-27 02新闻
http://www.zzxww.com/pc/content/202405/27/content_132905.html
http://www.zznews.cn/system/2024/05/27/031240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