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闽南师范大学作为位处漳州的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始终坚持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为漳州市县(区)两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近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博士生导师、闽南师范大学校长李顺兴教授中标“平和县花山溪流域重点区域污染防控与综合施策修复工程土壤重金属稳定化修复项目(实施)”项目。研究团队在李顺兴教授率领下,围绕现有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水溶性差、工程造价高、针对性不强、无法标本兼治、施工全过程监管难等问题,多次深入花山溪流域沿岸七个乡镇实地调研,组织乡镇沟通探讨,积极向村户宣传技术优势与特色,形成一整套效果好且“接地气”的修复实施方案。该方案受到以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侯红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高度肯定。


项目组以水溶性腐殖酸(土壤有机肥和缓冲剂)为基材,研发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好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集“有机肥、土壤微量元素补充剂(钾和铁)、酸性土壤改良剂、土壤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特定重金属有效性钝化剂”五项功能于一体,获得“土壤特定重金属稳定化、土壤质量整体改善、周边水体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果园种植水果品质提升”四种成效,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协同提升,增强项目质效;注重强化要素保障,按照“表单化、清单化、责任化”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层层传导压力,采用“智能化定位、实时线上监控+无人机巡检抽查+现场监督”全过程施工管理模式,通过市山水办牵头的“市县镇村”四级监管和福建兴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项目组自查、第三方监理、业主和农户现场督查”四方协同,保证项目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项目的实施推动花山溪水体特定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有力推动“土净山肥溪清”“新花山溪”建设,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70/2241730.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