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东南网:物华丰稔最泉州 一带一路传薪火
作者:     文章来源:闽南师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9-18 10:31      

 

      东南网9月8日讯(通讯员 宋妍锦)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薪火传丝路,青春中国梦”暑期实践,历经5天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们满载而归,这是对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满足,对自己在泉州上收获的一路风景,一路感动而感到的心满意足。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昔闻古刺桐“市井十洲人,还珠入贡频”的繁华万千,如今悠悠岁月已往,悠悠山水已过,亲到泉州,仍能感受到这方水土力千风流后的浩然雄风。

      从古刺桐金交椅山磁灶窑窑址到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从海外交通博物馆到泉州市舶司,从泉州博物馆到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实践团团成员们经过此行,让“一带一路”并不只是一个概念存在于课本中,不是一个热点词汇频繁出现在在新闻纪录片里,如今的“一带一路”是实践团成员们的身边事,是心中为之努力奋斗,增光添彩的共同理想。

      此行收获是眼界。实践团成员们在博物馆,各个遗址里看到的船舶遗迹,建造工艺流程等等,加之图文并茂的解说,生动的还原了泉州历朝历代楼雉数里,风桅鳞集,罗绮千家,云屋万户的气象万千,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此行收获是见识。这个港口城市等等百年繁华也深深得益于各种外国宗教和本国宗教的融合。文开气运,宗教衍播,伊斯兰教、摩尼教的相继传入,与儒、释、道并兴。这个老城迎纳着中西方文明,多元文化的激荡碰撞,更让泉州迸发出更加绚烂纷繁的光彩。

      此行收获是信仰。是“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的弘一大师,带来西方的音乐、艺术留下无数墨宝著作滋润后世心田,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还是为遗迹保护哪怕垂暮之年仍然为之奋斗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看民居、寺庙,也听口头传统、民间艺术和民间信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至今,总有人用不同方式为这“一带一路”作出自己的努力,值得实践队跟随学习。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接触到了一个曾经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把它从课本搬到了生活中,向着这心中的信念,卯足劲儿向前冲。

http://i.fjsen.com/2017-09/08/content_20097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