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正文
闽南日报: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朱子民本思想探析
作者:     文章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0-18 11:05      

传统民本思想在先秦已经产生、发展并融入社会文化,社会学家金耀基教授曾用“中国之民本思想,实澈上澈下,流贯中国五千年之政治”来描述民本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朱子民本思想之源

中国早期文化将人类社会的秩序和道德价值归源于“帝”或“天”。周公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天命与民意做了朴素关联。此时,民本思想虽未成体系,但统治者对执政方略已有所思考。

孔子总结发展三代民本思想,并将思考核心落到“人”,放大“人”的分量。他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国不可打乱人民按自然时令的生活规律。孔子用“仁”来描述人与人的关系,君对民之“仁”,实对国之“仁”。孟子追随孔子,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荀子则以“舟水”之喻警示统治者,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金耀基教授认为儒家民本思想有几个基本要义:首先以人民为政治主体,强调民有、民享;其次天立君为民,君主居位须得人民同意,“革命”与民本实为一体两面;再次,“保民”“养民”“化民”乃人君最大职分;最后,民本是“义利之辨”“王霸之争”及“君臣之义”等的判准。

朱子阐释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他为《四书》做注,将观点阐发其中。历代帝王对“民本”之贯彻令其甚为愤疾:“千五百年之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他提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这一观点超越了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普遍认知,也奠定了他“民与国”关系论断的基础。他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以此呼应孟子的“民贵君轻”。在施政方面,朱子提出“王道以得民心为本”“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朱子爱民之举

朱子对民本的追寻不仅是思想上的探讨,终其一生,亦是在践行民本理念。他倡导薄赋、恤民、宽民力、兴教育,这四方面集中且直接地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首先,朱子主张薄赋,反对重敛。他以陆贽之言劝喻孝宗:“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心,其心伤则本伤,其本伤则干凋瘁而根柢蹶拔矣。”从国家长远利益着眼,征赋税切莫竭泽而渔,应“视入为出,罢去冗费,而悉除无名之赋,方能救百姓于汤火中”。薄赋让人民有所劳且有所得,直接提高人民的获得感。朱子在南康军知军、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漳州知州等任上,均采取措施蠲免税钱和整顿赋税名目。

其次,朱子认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执政者体恤民心,使其安居乐业,才可消除民反隐患。朱子不论为官抑或赋闲,都重视恤民。1168年朱子闲居祟安县开耀乡(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他与土居朝奉郎刘如愚共同创办“社仓”以积谷备荒。村中设仓藏粮于民,惠及乡村饥民,是我国古代荒政史上一大创举。朱子知南康军积极筹粮救灾,募民修堤,以工代赈,既解决了灾民缺食问题,又修筑了河堤,“实为公私久远利济之惠”。

再次,朱子主张轻役宽民力,反对繁重夫役。南宋孝宗时,全国各地试行“义役”制,即役户共同出钱买田资助当役之人。但豪强实际把持义役田和役次推排,下户吃亏。朱子批评此“义役制”是“困贫民以资上户”,妨碍农业生产。朱子还主张“爱养民力”。在朱子看来,只有“宽民力”使民得以休养生息,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

最后,兴教育,为社稷育才。朱子寻访、举荐民间贤达,使其为国家社稷效力。朱子知南康军发布《招学者如郡学榜》称“无籍者给食,有籍者以次差补职事”,惜才爱德之心可见一斑。“漳上真儒”陈淳便是朱子知漳时延请至州学的贤人,成为朱子理学重要传人,所著《北溪字义》被尊为“东亚第一部哲学辞典”。朱子为官时日不长,任上多次兴建书院,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这一为民启智、使人善学之举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书院文化。

朱子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史上,传统民本思想曾为安邦治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亦将“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标举为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启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在朱熹园中说,朱子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要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对朱子民本思想继承与发扬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以人民的立场为根本立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向世人宣告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把民本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政治力量,切实贯彻到治国理政实践中。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和国家聚焦民生福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百姓有更强获得感。

汲取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结合时代需求,实现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智慧的体现,也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沈毅玲,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挂职闽南日报社副总编。)

2021-10-18 05理论与实践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110/18/content_6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