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国评论通讯社:陈丽丽: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政策研究五突破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7-27 08:27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于7月21-25日在黑龙江大庆召开。(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7月26日电(作者 陈丽丽)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于7月21-25日在黑龙江大庆召开。“两岸融合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是第一分论坛研究主题,也是本届论坛的焦点话题之一。第一分论坛23位专家学者紧扣两岸融合发展战略意义、内涵体系、理论探索、政策落实和实践深化等重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全程交流热络,两岸专家学者情感真挚、智慧激荡、议题多元,引发诸多深度思考。第一分论坛召集人:陈丽丽教授、信强教授。

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肩负特殊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

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民众之间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动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认同基础,增进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实现心灵契合的过程。两岸融合发展包含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和政治互信增强等多方面内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是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政策导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前、统一中和统一后一以贯之应贯彻落实的大事要事。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内涵深刻、意义重大。自2011 年 11 月,国务院批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创未来的特殊区域,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以来,其内涵不断清晰和深化。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五大政策主张。其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清晰地诠释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本质内涵、目标指向和内容体系,明确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肩负“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特殊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

2019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2021 年 3 月,“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写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实践探索,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台海局势,复杂严峻。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任重道远。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杨毅周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回首两岸关系7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总是认为,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始终与两岸人民在一起,坚持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始终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就能够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我们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将走宽走实,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和共同利益。希望两岸智库深入交流,拿出“中流击水、不进则退”的勇气,为解决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朱卫东副所长指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永久主题、基本路线和必然要求。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大陆新时代和平统一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当下融合发展的主要阻力在于台当局的抗拒排斥,长期看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要持续推动两岸感情融合、利益融合、认同融合,同步加快融合发展法制化建设发展进程,不断深化制度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和相关保障。要以“通惠情”促融,创新思路,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推动构建相关制度机制、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认为,中央五代领导集体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具有代际传承性、稳定性、连续性和创新发展性,表现出强大的立场坚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对台工作要有大格局,各方面都要全方位启动,深化落实。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认为,两岸融合发展应包括三个层面经济产业一体化、社会文化一体化、政治安全层面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建构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

二、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融合实践的科学理论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融合实践的科学理论,亟需学界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为建构系统化两岸融合发展理论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教授认为,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两岸融合发展理念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论认知、内容体系完善等理念和思想深化,涵括两岸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制度供给、融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庞大理论体系和顶层设计工程。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理论研究,夯实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理论基础,将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研究室郁川虎主任认为,要高度重视两岸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与解决台湾同胞的实际问题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史观教育,建构“反独促统”理论。要引导台湾青年正确瞭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大陆制度、道路和相关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教授认为,就目前而言,融合发展尚停留在政策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但我们通过努力和提炼,可以最终提炼和概括出理论。这个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在“一国两制”下如 何实现两种不同制度下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是,如果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我们不能将问题单纯局限于两岸领域的考察,还需要将视野扩展到港澳特别行政区领域。要明确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界定,要有合理的考评体系,谨防消极应付。

三、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政策前置模拟分析和落实落细实践标准,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工程之浩大,对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要求之高,考验之大,均要求我们要以系统性思维综合考量和审慎研究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和实践落实引领等问题。

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教授认为,应深度研究美国台海政策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的高等影响。拜登主政下的美国未来对华政策以及台海政策将在很多方面继承特朗普的“外交遗产”,同时也会在战术层面和不同的政策领域有所调整,但是中美既协作又竞争、既冲突又合作将成为常态。在中美战略竞争和对抗日渐升温的战略背景下,也不能排除在内外压力之下,拜登政府未来会在台湾问题上谋求实现更多的、更大的“突破”,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此一来,势必会招致中国的强硬反制和严厉回击,使得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也势必会不断加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弘教授认为,二战后分裂国家的统一路径各不相同,没有简单的可以仿照的摹本。东西德统一因为发生在东 西方对峙的前沿,因此牵涉的利益相关方更多,进程更加复杂。西德作为统一进程的主要推动方,人为地设定了“内部进程”和“外部进程”,用“对自己人的方式”对待东德,将外交问题框定在外交范围内,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争取把握主动,这也是在众多经验中可资借鉴的最初步骤。周弘认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大陆要主动设计未来,注重抓手,注重心灵沟通。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方锦程认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应处理好融合发展与反对“台独”的关系;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的关系;对统一前融合与统一后融合的关系要进行深度研究和明晰界定,要打通症结点,推动融合发展。

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融合发展治理体系成长与成熟的过程

治理体系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基础性工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成长与成熟的过程,要把实现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建设新突破摆在特殊重要位置。

陈丽丽认为,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涉及宏观(高层)、中观(中层)、微观(基层)三个层级,共同构成了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的整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融合发展宏观治理层级涉及经济融合治理、社会融合治理、文化融合治理和政治互信增强等诸多方面,是一个中国原则框架下两岸融合发展制度法律等政治规则、国家对台战略和融合发展公共决策,具有国家战略决策的总体性和高覆盖性。两岸融合发展中观治理层级是省、直辖市、自治区,是两岸融合发展公共治理的地方化,是一种地方治理。两岸融合发展微观治理层级是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的基层结构,为国家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之末端,即“草根政治”。三个治理层级的功能配比运行机制,形成了中国特色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的结构体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研究员认为,民进党当局以“法制”手段强化“台湾共同体体系”,侵蚀“两岸融合发展”基石;建构新的“行政法理”架构,制造“两岸融合发展隔离带”,消弭“两岸融合发展源动力”,给“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制造障碍。对此,大陆可通过政策搭台、地方唱戏、民间发力、法治护航等法律手段与路径进行反制,以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陈丽丽指出,2021 年 3 月,“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写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表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 年 3 月 22 至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对福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新要求新寄望。习总书记要求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赋予福建省的新使命、新目标。这表明,海峡西岸的福建,不只是昔日对台军事斗争的前沿与今日对台工作的重要前沿,更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要把福建建设成为台湾同胞登陆的第一家园。

陈丽丽认为,中央赋予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一特殊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这是未来 5—15 年中央对台工作的重要战略布局,是整体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福建一省的大事,也不是福建省独自奋战就能够实现的。福建省应汇聚两岸专家学者智慧,强化和实现智库建设新突破,培育具有深度理论研究、决策谘询能力,尤其是具有实操能力的新型智库全程参与。要率先启动福建省宏观(高层)、中观(中层)、微观(基层)三个层级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治理体系研究和制度环境建设。对福建省的考评指标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应有新标准和新配套,确保福建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贯彻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福建省教育、就业、创业、科技、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要有更大力度的投入与建设,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的治理制度安排新突破,增强台湾同胞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和信任,提高登陆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建构新格局中的积极性。

五、建构融合发展系统化运行机制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研究和实践深化的内在要求

两岸融合发展系统化运行机制是含括纵横互动的内在运行体系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融合发展主体体系、功能体系、权益体系、体制机制、措施保障、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研究和实践深化的内在要求。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改革不适应融合发展实践探索要求的体制机制。要彻底改变现存的松散型、各自为阵,纵深不够的粗浅做法与现象,要有系统化思维和落实谱系,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系统化运行机制建构新突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研究员认为大陆更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处理好长期性政策与短期个案的作用、全面性政策与地方法规配套、政府政策与 民间参与发力之间关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为支撑,以部门协同配合为手 段,提高认识,立足情势,突出重点,稳妥推进。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张琳老师指出,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阻挠两岸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最大阻力。外部势力干涉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干扰因素。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要建立全局意识,要善于调查研究,真正瞭解台湾同胞的真正需求,才能使政策执行过程不偏离正确轨道。

唐永红教授认为,宜坚持“同等待遇政策取向”,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坚持“差别 化待遇政策取向”,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坚持“以民逼官政策取向”,以“群众路线、 民间交流”为路径;坚持“试验示范政策取向”,以“整体 + 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坚持“操 之在我政策取向”,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台湾清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研究员认为,在推进融合发展进程中要认清敌友。同时要重视台湾劳工工薪群体、人才力量、统派力量、台青等的团结和引导,要注意经济力量的均衡分布,尤其是要重视台湾统派经济基础薄弱问题。

台湾中华海峡两岸经贸促进会副秘书长林启进先生分享自己的切身体验。林启进认为,在大陆台商没有很大的统独分歧,但是要重视在台湾的台湾人,尤其是台青与大陆青年的融合,两岸婚姻家庭融合与发展。两岸融合要有更多的亲情和血脉融合,多倾斜推动下一代的接触和交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借助和引进台湾现代农文旅结合的崭新理念,努力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和农村新型社区。

厦门数聚海峡研究中心秘书长罗鼎钧认为,在疫情影响之下,众多大陆配偶及其婚生子女,因持大陆户籍而无法入境台湾,不仅造成30万对两岸婚姻家庭分隔两地无法团聚,整体陷入政治与舆论双重弱势的困境。建议透过专责机构服务两岸婚姻家庭群体,协调各涉台职能部门和涉台社团组织,在既有之涉台公共服务体系中全面盘活两岸婚姻家庭之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发挥“一加一大于 N”的效果。

天津市台联副会长黄海英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总基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把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应多平台多管道推进两岸交流,加大对口民间团体互访。积极引导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质性的融入国家发展新格局。

全国台联原副会长史茂林指出,全国台联是一个民众团体,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始终是全国台联的一贯工作方针。两岸融合发展体现习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将心比心,以诚相待、换位思考是基本不变的工作方法。融合发展工作要做深做细,才能积累感情基础。要积极考虑创新发展,实现入岛双向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分享推动融合发展工作体会。梁志强认为,两岸融合发展最高境界是心灵契合,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夯实认同基础。当前,台湾同胞认同和肯定最高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的执政水准。但是对大陆的制度、理论优势则不了解,认同度有待全面提升。大陆对台工作要高度重视融合发展的话语权和入岛宣导工作。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研究处王琨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是应对两岸关系发展挑战,夯实两岸统一民意基础、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现实路径。“两岸融合发展”是中央对台工作形成的最新的重大政策主张,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研究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和落实路径,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指导和实践范式,是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

辽宁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周琪副会长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对融合发展是有信心的。从目前的工作方向看,文化促融的工作方向是很重要的。对祖国大陆制度的认同宣传教育、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应该成为重要工作内容。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毕昆认为,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影响着传播方式和管道的变革,更意味着传播生态的深刻转变。作为“网路原住民”,年轻一代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也正在不断被全方位、全天候的态势的新媒体影响、构建和重塑。在面向发展、继往开来的两岸关系局面下,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认识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台湾青年对大陆集体主义价值观认知相当低,但是对各种政治资讯是有期待的,对大陆的瞭解是有潜在需求的。网路新媒体对台青的影响是积极的,建议深度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认识水准和态度倾向,分析台湾青年新媒体使用与其对大陆的认知认同之间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思维引导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发展。

综上,“两岸融合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第一分论坛的两岸专家学者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厚实的研究成果和精彩发言。无论是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的解读、战略定位、理论分析还是政策研究、实践深化等细分研究、创新研究,都倾注了两岸专家学者们的深度的思考和家国情怀,研讨组的研究成果和整个研究主基调,紧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热点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研究成果,发表了极富启迪意义的宝贵见解,意义深远。

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黑龙江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大庆市台湾同胞联谊会、齐齐哈尔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台湾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共同协办。

(作者: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教授)

http://www.crntt.com/doc/1061/4/4/0/10614407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6144076&mdate=07260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