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天府之国至八闽大地,跨越1831公里的距离,只为寻找筑梦之地;他,从四书五经到马列主义,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只为寻找理想之光。他的梦想和理想是什么?又为何具有如此坚定的信念?
这个人就是舒旭,因一场比赛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本科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现就读于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舒旭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公文写作、语言、文学等专业课程,就业方向也是以行政工作为主。而四年之后的他为什么深深爱上了马克思主义,并决心跨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硕士研究生?
原来,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理论素养,舒旭从大一开始便坚持浏览学习各类公文。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他经常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后期学习中,他也会经常有意识地关注这一领域,在心中埋下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刚进入大学,舒旭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在考察期间他系统接受了党课教育,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党的光辉事迹、先进理论,提升了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为此,渴望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他,想要更加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坚持不懈的学习让舒旭有了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利。受访者供图
他一边努力完成专业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一边重视兼修哲学素养,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四载春秋洗铅华,一朝载梦千里行,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他如愿进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兑现了自己出发时的诺言,开启崭新的奋斗篇章。
仰望星空,踔厉奋发
自千里迢迢前往闽南师范大学读研之始,他就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报名参加第五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便是他读研期间最重要的一程。
“参加这次知识竞赛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验,比赛备战时间长、比赛内容涵盖面广、网络竞答和现场竞答相结合的新形式,充满了挑战。”舒旭如此总结自己的参赛经历。
在备赛过程中,他和队友每天前往自习室看书复习,节假日也从未缺席。他们的学习热情强烈,经常看书至深夜,没有一个队员提前离开。当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时,他们一起讨论交流,集众智、排万难,真正达到同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状态。
“虽然备赛艰辛,但我们享乐其中。”舒旭不好意思地说,卷帙浩繁的题目、黑白颠倒的作息、持续数月的演练都没有使他有丝毫退缩,甚至在自习室午休时,还在说梦话大喊“我一定好好学习”。

舒旭获得第五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总决赛研究生组二等奖。受访者供图
经过层层考验,舒旭获得总决赛二等奖。他坦言,我的内心确实有无缘冠军的遗憾,因为当时选手们的积分差距很小,一两题的差距就能改变最终结果。
虽然比赛失利,但舒旭仍十分感激这一段经历。“比赛的历练让我对责任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责任感应该要心系团队集体,学会与别人合作,也要懂得奉献,以集体利益为重。”舒旭说。
脚踏实地,步履不停
“通过这次竞赛,我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哲学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舒旭总结道。
舒旭认为,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之中,静心读书显得尤为可贵,在学习过程中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经典著作“交谈”“互动”,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舒旭参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舒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研究生刚入学,他便主动加入学院记者团。研二阶段,他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结带领同学们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拥有了“一‘马’当先”的备赛体验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感,体悟到团队精神的意蕴,时刻敦促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锤炼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研会的工作。
关于未来,舒旭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的汪洋大海中遨游。
“通过本次竞赛的检验,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既要低头走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抬头看路,深入思考科学理论如何转变为生动的社会实践。我要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加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先进思想。”这是舒旭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561/1054295.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