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文章来源:中文系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8-12-23 17:21      
 
    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在漳州师范学院逸夫楼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漳州师范学院主办、中文系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到会参加研讨。本次会议的两个主题是:出土文献能否改写文学史和学术史;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20日上午的开幕式由我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的先秦文学研究专家汤漳平教授主持,学院王复兴院长、中文系主任胡金望教授、会议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陆永品先生等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日下午,专家们就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20日上午大会发言阶段,山东大学郑杰文教授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出土文献对文学的作用有三:一作为文学的补充研究对象,二对文学作品的校对,三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解释、阐释文学作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方铭教授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左传》中的叙事方式进行了阐释,认为其内容、细节具有虚构性,文中对“礼”的观点属作者自己的观点,从而认为《左传》不是纯史学著作,而是属于文学著作。福建师范大学郭丹教授,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孔子诗论》的理论内涵提出三方面的思考:一是从孔孟的《诗》学思想和汉儒的《诗》学思想的比较中论《孔子诗论》的《诗》学思想;二是论《孔子诗论》中的情志关系;三是在与孔孟说《诗》的比较中论《孔子诗论》。山东大学蔡得贵教授,通过对《庄子》感悟,提出文化的起源应是多源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他说文化教育是多元化的,文化的交流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陆永品教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对老子其人其事提出以下观点:太史聃、老来子是为虚,而孔子向老子问“礼”中的老子才是真实的老子。我院汤漳平教授、蔡一鹏副教授也发表了各自的学术观点。
    21日,各位专家学者到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