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我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硕士研究生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文系和研究生处共同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来我校讲学。
5月11日下午3时,王教授在中文系会议室作了一场题目为“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改善努力”的讲座,该讲座与当前新课改密切相关。王教授首先明确指出了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育面领的问题和困境,且用客观数据说明:我国中小学十二年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散文,这是不合理的。其次,王教授针对现状提出了对散文阅读的几点认识,呼吁教师应该要“把散文当散文教”。接着,王教授以亲自听过的两节散文公开教学课——《心中的百合花》和《安塞腰鼓》,做为具体实例,展开了精辟深入的剖析。认为这两节语文课上的确有很多成功之处,但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即教师把课文当跳板,试图建立学生与“外在言说对象”的链接,丢弃了语文散文教学本身,即具体散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有效引入文本中去准确体会作者在该文本中具有的独特人生经验,而是把文本中言说的作者感情认知腾空之后黏附到文本之外的“外在的言说对象”。因此,王教授一再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他用很通俗的话概括为:“从向外跑”转到“向内跑”,尽可能走近课文,走进课文。最后,王教授也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对策:阻截、分流和正面应对。他提出把讲不清楚的东西回避掉,把能够讲清楚的分离出来,然后正面应对,即把诗歌当诗歌,把散文当散文,把小说当小说。既切准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痼疾所在,又指明了整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