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故事 >> 正文

漳州红色故事:呕心沥血为革命的黄会聪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1日 09:20    作者:    来源:    点击:

黄会聪(1909年—1937年),海南省万宁人,闽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937年因积劳成疾病逝。在他重病缠身时,为了使党中央尽快了解边区革命斗争情况,及时得到中央领导和指示,强忍病痛,以顽强的革命毅力,撰写了一份二万五千字的报告,详尽地汇报了闽粤边特委成立以来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战斗历程,为党中央及时了解闽粤边区的情况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恢复了中央与闽粤边区中断两年半的联系。

组建闽粤边区特委

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为了打开局面,开展斗争,牵制国民党军队,应中央指定,受命担任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的黄会聪,于1934年4月中旬前往(南)靖(平)和(漳)浦苏区。5月,组建临时特委;8月,正式成立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担任书记。11月,黄会聪等领导闽南红三团和地方赤卫队500余人,在三坪埔尖山伏击前来“进剿”的福建省保安团沈东海部,毙敌30余人,俘敌七八十人,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主动显示闽粤边红军的力量,逼使国民党急调重兵驻守闽南,对牵制国民党军队,支持中央红军长征起了一定作用。

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开创闽粤边区兴盛局面‍

红军北上长征后,面对敌人残暴野蛮的“清剿”行动,黄会聪临危不惧,紧紧依靠红军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敌主力,出击外线,开辟新区,扩大苏区,并同意苏区群众接受移民,同时组织党员革命群众伴随移民,从小村落把工作做进大村庄,逐步变壮丁队、守望队为抗日义勇军。三年中,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在逆境中发展,在反“清剿”中壮大,始终保持红旗不倒,在边区保存着一大片有战略意义的原有游击区域,同时还恢复和扩大了靖和浦、云和诏、潮澄饶游击区,并把它们连成一片,成为南方游击战争中的重要革命根据地。1937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参加南方工作会的代表方方时当面表扬的“你们三年的苦斗有很大的功绩”,就是对包括黄会聪领导的闽粤边区在内的三年游击战最大的肯定和赞扬。

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

为闽南国共合作谈判奠定基础‍

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后,黄会聪等独立领导闽粤边工作,经常利用沿海信息灵通的条件,了解国内外形势,从中分析判断,准确应对,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毅力,引领闽粤边区向胜利前进。1935年12月,黄会聪在闽粤边区特委尚未接到党中央《八一宣言》的情况下起草《坚决的为着开展反日的统一战线而斗争》这一重要方针政策性文件,而起草之日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方针新策略之时。黄会聪在文中所提出的关于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各项主张,同《八一宣言》和党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议的精神是基本相符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1936年6月,两广事变发生,黄会聪当即调整特委的策略,把闽粤边独立营、闽南红三团、潮澄饶第一大队等边区红军队伍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闽南抗日第一、第三和第五支队,随后又成立漳州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摆开抗日的阵势。同时,提出不再捕捉富农和争取国民党下层官兵的策略。所有这些,在南方各游击区中,都是首创的。这些做法,为后来闽粤边区率先实现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