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故事 >> 正文

漳州红色故事:他掌管亿万钱财,却只留下一封家书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8日 10:29    作者:    来源:    点击:

01一封家书 满纸家国情怀

站在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门口,烫金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高庆麟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了1937年4月10日,那个祖父高捷成来信的日子。

展开这份家人珍藏多年并奉为传家宝的家书,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高庆麟知道,祖父的爱从未缺席。

这是红色金融家高捷成北上后写给家人的第一封家书。从家书的字里行间可以洞见他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

家与国这道选择题,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

高捷成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山西黎城板山

这封家书从延安穿越烽火,辗转2000多公里,才到了高家人手中。这也是高捷成离家五年后,向家人寄来的第一封信。

“我的父亲添木和母亲是否仍在健康?……”高捷成对家的思念,跨越山川,跨越河流而来,浓烈而饱含温情。

一句“不肖浪荡宗侄高捷成”的落款,饱含着他不辞而别投身革命后对家庭的歉疚。

生于漳州的高捷成,在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的日子里,涌动了参加红军的决心,那一年他23岁。11载革命生涯,他投身中央苏区火热的经济建设,他走过万里长征,他的身影忙碌在抗战圣地延安,疾走在狼烟四起的太行山上,在敌人的战火下开辟出了我党的金融战线,壮烈殉国时,年仅34岁。

高捷成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主体冀南银行首任行长。如今,长孙高庆麟也继承了祖父的金融事业,在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任职。

这,或许是岁月长河里,祖孙二人之间一种奇妙的连接,一份红色信念的延续和传承。

02志向所趋 海浪风波在所难阻

在写给其宗叔的信中,高捷成说:“在这六年中东奔西走,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

一句“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坚定信念昭然可见!

高捷成可以说是一个学霸。出生于漳州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的他,凭借自身努力考入了厦门大学攻读经济学,未毕业即赴上海中南银行就职。

不久后回漳,到漳州的百川银庄任出纳。此时,闽南游击队枪弹武器、经费严重缺乏。为帮助游击队解决经济困难,高捷成支用银庄22500元,购进14间房屋 。1931年房产行情看好,高捷成将购进的房屋卖出,把赚取的收益全部拿去资助闽南红军游击队。

“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当不短欠分文。”高家人在收到家书后,历经艰辛,还清了高捷成欠下的那笔支持游击队的债务,帮他兑现了信中的承诺。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红军在漳州筹款筹物,高捷成主动帮助红军筹款、记账。

红军离漳时,他毅然选择离开父母妻儿,追随红军到了中央苏区,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抵达瑞金后,他担任了苏维埃国家银行会计科长,开创性建立了红军会计制度,并协助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草拟经济发展计划。而后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抗战伊始,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即面临险恶环境,既有日寇疯狂扫荡,进行经济掠夺和封锁,又常常因国民党政府中断财政和军需供应而陷入困难。毛泽东明确提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要造出独立自主的地方性货币!”时任晋冀豫边区财政经济处处长的高捷成深感重任在肩。

高捷成运用其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于1939年10月在山西省黎城县小寨村创办成立了冀南银行,并被任命为第一任行长。

冀南银行成立之后,高捷成带领同志们在太行深山老林里反复勘察,先后创建了4个印钞所和2个厂部,职工从几十人发展到上千人,形成了边区3个打不垮、炸不烂的印钞基地,建立起以冀南票为本位币的统一货币市场。

冀南票成为解放区流通区域最为广泛的一种货币,先后发行货币二千多亿元,解决了军需民用,有力地支援了华北抗日战争。

更重要的是,高捷成还培养了一支金融队伍,他们在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03为保文件 血洒太行

高捷成牺牲的那天, 是1943年5月14日。

当时,收到日本鬼子扫荡的消息,高捷成立即部署印钞厂机器、材料转移工作,并连夜和战友们一起向河北西部转移。

行至河北省内丘县白鹿村宿营时,被日本鬼子包围后,高捷成迅速组织突围,冲出村子时,他发现警卫员小刘没有跟上来,决定返回寻找。不料,途中却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腰部。电话员周正云背上高捷成和电话机,费力往山上跑。

万分危急之中,高捷成严令周正云“保住文件,不要管我!”

同志们安全突围了,党的文件保住了,高捷成却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年仅34岁。

时任军区政委的邓小平同志得知其牺牲立即致电冀南银行,痛惜地说道:“捷成同志牺牲了,这是一个很大损失!”1950年,高捷成和左权将军等7位烈士的灵柩由河北移葬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毛泽东为陵园和烈士们亲笔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

从筹建冀南银行到壮烈牺牲,短短近4载时光,高捷成就制定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支持根据地发展生产,保证军队和机关供应,活跃边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日战争,取得了一系列对敌经济斗争的胜利。

同时,也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金融人才。其一手创立的冀南银行后来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主体。

04回忆如潮 斯人从未远离

高捷成牺牲时,家人一无所知。

这位杰出的金融家,掌管亿万财富的银行行长,牺牲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唯一留下的,就是一封家书。

“我的内室弃庭改嫁否?我的小儿活泼否?”

在1937年4月10日所写的家书中,高捷成念念不忘的,还有自己的妻儿。他挂念自己的妻子是否已经改嫁,小儿是否活泼健康。即使距离再遥远,战火再凶猛,心底对家的温存依旧是他最难以割舍的羁绊。

1932年离家前,高捷成为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取名“德胜”。妻子高蔡宝(原名蔡宝,高捷成牺牲后改名高蔡宝)始终相信丈夫能够如儿子的名字一般,胜利归来。

然而,从19岁开始,守望了丈夫大半辈子的高蔡宝,始终没有等来魂牵梦绕的丈夫。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寻访而来,在家里苦等消息的高蔡宝才知道丈夫已于1943年5月牺牲,也了解了他为边区金融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汹涌的思念,化作一行行悲痛的泪水,高蔡宝哭坏了眼睛。

高蔡宝把高捷成留下的红色家书,当做他留给后世子孙的巨大精神财富,悉心保存下来成为教育高家后人的活教材。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困难,高蔡宝还毅然将3000元烈士抚恤金全部捐给了国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孙有国才有家,这是高捷成精神力量的传承。

但行前路,不问归期。

于高捷成而言,生命的长度不过短短34载,但他却用生命的厚度,让更多人看见了未来,让后世子孙无论走多远,都能不忘初心。

而这一纸家书的温情,在日渐逝去的时光中也愈发清晰,激励着后世子孙默默奉献,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