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2025年世界跳绳锦标赛系列赛落下帷幕。在为期8天的激烈比拼中,中国跳绳国家队“破风者队”核心成员、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5后”青年教师蓝炳望凭借极强的竞技状态,一举摘得公开赛30+连续三摇跳项目和2×30秒双摇接力项目金牌,为中国跳绳队再添两枚分量十足的金牌。
巅峰对决
34国选手同台,“破风者”以稳制胜
本次世锦赛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在这样的高手对决中,蓝炳望与队友的表现格外亮眼。
“我们队员认识快十年了,去年才决定组队一起参加比赛。”站上最高领奖台,蓝炳望难掩激动。这份跨越十年的默契,恰是他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隐形密码。
在公开赛30+连续三摇跳项目中,蓝炳望以稳定的节奏、精准的控绳技术征服全场——手腕发力恰到好处,绳索在空中划出连贯的完美弧线,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最终以绝对优势锁定金牌。而在2×30秒双摇接力项目中,他与队友配合默契,两人累计完成173次双摇跳,再度将金牌收入囊中。
谈及这两个项目的夺冠历程,蓝炳望感慨道,双摇接力的突破尤为不易。“2016年参加全国跳绳联赛,我就开始练习双摇跳项目,之后也一直坚持。其实之前我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这次能取得突破,得益于赛前的集训。”
训练的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蓝炳望透露:“此次比赛设置了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可大家平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奔波,在集训开始前,队伍几乎没能完整凑齐过。”
花样项目的动作编排完成后,由于难以集中训练,队员们只能各自利用碎片时间加紧练习。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训练进度、彼此加油打气,成了大家保持训练状态的重要方式。看到队友们一天天取得进步,每个人心里都五味杂陈,既有压力也充满动力,只能想尽办法见缝插针,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练。
即便训练过程如此艰难,7月18日至25日的国家队集中训练,还是让蓝炳望的状态实现了质的飞跃。高强度的赛程对选手的体能与心态都是极大考验。
蓝炳望在复盘时提到:“第一天还没完全进入比赛状态,第二天接力项目状态就好很多,但我们报的四人同步和个人花样项目还是受了点影响。当时的日程安排特别紧凑,上午热身完马上比赛,比完紧接着就要准备下一场的热身,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即便如此,他在个人花样跳绳项目中仍以融合体操元素的创意编排惊艳全场,虽最终位列第四,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跳绳运动员兼具技术深度与艺术表现力的多元实力。
追梦之路
从仰望“冠军榜”到站上最高领奖台
大学时期,蓝炳望就和跳绳结下了深厚的缘分。2014年底,宜春学院跳绳队正式组建,来自江西省铜鼓县棋坪镇的蓝炳望有幸成为首批队员。在启蒙恩师郭文吉的悉心教导下,他踏上了与跳绳相伴的成长征程。
蓝炳望至今记忆犹新,大一下学期时,他加入了体操队,为备战江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全力以赴。比赛中,他助力团队斩获男子团体第二名。然而,当看到学院体育馆里那面令所有体育学子心驰神往的“冠军榜”时,未能登榜的他心中暗自忧伤。这份遗憾转化成了他不断奋进的动力。省运会结束后,他毅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花样跳绳的训练中。为了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他抓住毕业晚会、运动会开幕式等表演机会,在一场场演出中积累经验。随着一次次实践,他的跳绳技术日益精湛。
2016年,堪称蓝炳望跳绳生涯的“圆梦之年”。这一年,他与队友代表学校出征2015-2016年全国跳绳联赛(桐庐站)华东赛区比赛。为了这场比赛,他们进行了数月的高强度备赛。最终,蓝炳望凭借出色的发挥,一举包揽了30秒单摇跳、连续三摇跳、3分钟单摇跳三项冠军。同年,在江西省首届大中小学生花样跳绳比赛中,他再次斩获个人花样跳绳冠军,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薪火相传
从校园学子到育人先锋
2017年从宜春学院毕业后,蓝炳望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体育”与“教育”两个关键词展开。他先是考取老家小学的教师编制,将跳绳技巧与热爱传递给孩子们;第二年,他毅然辞去工作,成功考取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入职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将自己在跳绳领域的所学所悟,播撒给更多高校学子。
“训练中,他会把技术要点拆解成基础动作教给我们,还会结合生理学知识分析发力原理。”在闽南师范大学跳绳队队员眼中,蓝炳望的课总是“干货满满”。而这份“干货”的背后,是他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作为教师,他每天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挤出4-5小时进行自我训练:“晚上是我的主要训练时间。另外我还负责学校跳绳队,上学期每周三天进行午间训练。”学生的训练计划会一到两个月更新一次,他总能及时结合最新竞技理念调整方案,让训练更具针对性。
赛事刚落幕,8月4日,蓝炳望便马不停蹄赶回闽南师范大学,一头扎进训练馆。他要带着学校跳绳队队员们训练,分享刚出炉的比赛经验,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全国跳绳联赛(四川大英站)。
从基层教师到世界冠军,蓝炳望用十年坚持完成蜕变;从三尺讲台到国际赛场,他更以一根跳绳串联起教育与竞技,成为高校体教融合的鲜活注脚。正如他所说:“我会把这份力量带回课堂,让学生相信——热爱与坚持,终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http://www.zzxww.com/pad/content/202508/09/content_16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