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林耀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接地气玩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1-04 [来源]: [浏览次数]:

当谈起人工智能,你想到的是什么?

或许你会马上想起那部火遍朋友圈的电影《头号玩家》,对里面关于VR等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等技术,都大为惊叹。由于这些科幻电影的影响,或许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印象大多都关于电竞,未来机器人战争等一些科幻领域。

那么谈起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你又会想起什么呢?

总是一身白大褂?厚厚的眼镜架在有点塌的鼻子上?总是板着一张特别严肃的脸?宅在满是电脑的工作室里与世隔绝?

今天要带大家去认识的这位老师,或许会颠覆你的这些想象。

 

人物简介

林耀进,男,198010月生,博士,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智能理论与技术。目前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委员、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国际著名人工智能期刊《Applied Intelligence》编委、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 and Learning Systems》等十余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和林耀进老师约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路上都在猜测这位担任了如此多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的老师是不是会非常严厉,是不是有什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地方呢?

我们在会议室里见到了林老师,一件笔挺的白色西装,鼻子上一个文静的黑框眼镜,嘴角的微笑告诉我们他的平易近人,让我们惊讶的是,想象中该是很严肃的计算机博士竟是如此亲切、健谈。

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林老师进入了人工智能领域,但他却没有想到几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当年只是因为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所以研究生、博士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在读博士的时候,导师就是人工智能方向的,接触到人工智能之后才发现这个东西其实蛮有意思的。没有想到这几年这个领域还挺火。”说完,林老师调皮的嘴角上扬。

 

人工智能领域的“接地气玩家”

 

人工智能领域其实很大,而林老师研究方向的是大数据智能理论与技术。林老师积极响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带领相关团队在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多粒度计算方法、高度不确定性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基于数据驱动故障诊断方法的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

如果将人工智能研究比作一场大型游戏,那么林老师可以说是这场游戏里的“接地气玩家”。“做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的需要。”这是林老师做研究的一贯原则。为此,林老师带领团队将大数据分析与药物分析相结合,这种被称为“药物重定位”的研究为研发药物的新用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老师举了个例子来解释“药物重定位”:“就比如说,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有可能可以去治疗心脏病。”林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做了许多的工作,也写了许多的论文,真的发现了有些药物确实有这样的效果。

不仅如此,林老师还将视线扩展到了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当中。比如将大数据分析与如今流行于社会的社交网络软件相结合,通过社交网络提供的数据,分析一个人是不是患有抑郁症的人等。

林老师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和父母老师的沟通比较困难,一些话学生不愿意和他们说,多是发到朋友圈去,根据这个社会现象,大数据分析就能够通过捕捉这些数据,分析出这个学生有没有抑郁症,然后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引导和治疗措施,就可以避免许许多多本可以不用发生的悲剧。”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林老师担任了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对于我来说,成为审稿专家不仅仅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了IT领域人士的认可,而且对于我校来说,也是跨了很大的一步,扩大了我校人工智能学科在行业界的影响。”

近年来,林老师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其中,于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粒计算的多模态多标记数据分类建模研究》;于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数据源协同学习方法的方剂组配规律研究》;于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于2013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同时,近年来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等发表SCI论文30多篇。

作为一个“接地气玩家”,林老师正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善于取长补短的“创新型玩家”

 

“新工科”,也就是学科的融合,一直是我校强调的重点。林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对学科融合的提倡,将计算机学科与我校的一些传统学科结合起来,从旧事物当中发现新事物。

首先是闽南文化研究和计算机的融合,也是一次文科和理科的相配合。这个融合有一个很可观的例子,就是利用计算机去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播。闽南文化如果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传播,会获得成倍的传播效果,利用一些音频图片影像,让书本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提高了传播度。另外,通过深入闽南文化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一些相当有意义的知识。

至于教师教育方面,我校作为师范类院校,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教育,还要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施教。

取长补短,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创造更强大的优势。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林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创新型玩家”。

 

不只是学者,还是好老师

 

林老师是漳州本地人,2004年本科毕业之后就来到了闽南师范大学任教,后来又去读研读博。人工智能这个行业领域在社会上是非常吃香的,许多企业都很缺乏这一类型的人才。在任教过程中,林老师当然也遇到了许多企业的高薪聘请,但是林老师并没有放弃教学,当我们问起原因时,林老师笑着说:“可能这就是一种情怀吧。而且服务社会不用辞职深入到企业中去,可以通过与企业做横向课题来服务地方企业发展。”或许就是一种叫做“念旧”的情怀让林老师产生了传统“落叶归根”的思想,想要为家乡做一番贡献的人民教师。他说:“人就是这样一个被感情束缚着的生物。”因为这一份无法割舍的感情,他在闽南师范大学已经任教了十四年。

在林老师看来,教师的职能是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教师不仅要做科研,还要会把前沿的研究结果融入到教学当中去。”这是林老师工作坚守的一个主要原则。他认为,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教会学生怎样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现在的市场当中去。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如何开发一个软件,结果自己却没有开发过一个软件,这样的教学只会是“纸上谈兵”。由此林老师提倡“需求为主导、教学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将项目实际开发经验融合于教学大纲中,避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用满腔热忱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促进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教育方法。正因为这样,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高手和IT行业的技术骨干。

不仅如此,林老师还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知识的普及活动。林老师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这个网络时代,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播相关的网络知识”。当今社会人手一部手机,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是从手机上得来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甄别、识别网络上的信息,一些虚假、造假的信息甚至对老百姓造成了误导。所以作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就更加有责任去避免这些误导的产生,去正确引导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和思想。

 

教师界的“技术流玩家”,生活中的“顽童爸爸”

 

林老师用六个字来概括他的闲暇生活:“打打球,遛遛娃”。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经常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打球。在家人眼中,林老师是一个十分顾家的丈夫,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个爱和孩子们玩在一块儿的“顽童爸爸”。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林老师也时刻不会忘记陪伴家人。

在教育孩子方面,林老师用了自己最熟悉的人工智能来比喻,“人工智能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反思,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去预测未来的,我们只能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

这样一个顾家型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但也正是这样一重身份,给人工智能这样一个看起来冰冷的技术涂上了一层温暖的保护色。

从人工智能领域的“多类型玩家”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型教师”,再到日常生活中的“顾家型父亲”,林老师这样多重的身份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姿,让他的人格更加丰满有趣。他始终相信,奋斗无止境,青春因拼搏而精彩。

 

【喜迎党代会 党员展风采】

 

他就是林耀进,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专家,一个严谨负责的福建省优秀教师,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闽南师大第一次党代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