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高校研究中心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创新模式——闽南师范大学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工作侧记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3-11 16:12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地方法治建设,2013年5月,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与中共漳州市委政法委、漳州市法学会共同策划组建法治漳州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法治漳州研究中心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结合漳州法治建设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一道,以服务漳州社会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法治漳州开展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务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活动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行政学院、福建省综治考评督导组以及中共漳州市委、政法委等有关单位领导的肯定,并代表福建省参加华东地区地方法学工作会交流典型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转型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立足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任务,要求“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而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为了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地方法治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2013年5月,闽南师范大学与中共漳州市委政法委、漳州市法学会展开合作,共同筹划组建了法治漳州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法治漳州研究中心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目标,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组建了包括高校学者和法律实务人员在内的高水平科研团队,聘请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俊教授等知名法学家担任顾问,搭建起一个多方学术交流平台。法治漳州研究中心设立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漳州法治建设开展一系列研究,并定期举办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律师论坛等学术活动,聚集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漳州基层治理问题,为漳州依法治理建言献策。同时,法治漳州研究中心组织闽南师范大学师生深入基层开展“一村一法治宣传员”“精准普法一对一”和法律援助等项目。

作为高校研究中心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的新尝试,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在法治研究与实务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相关媒体关注,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行政学院、福建省综治考评督导组等有关单位领导的肯定。2015年11月,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代表福建省参加2015年华东六省地方法学会工作论坛,在论坛上分享了基层法治建设的先进经验。2019年,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工作经验受到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和中共漳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阮开森的批示表扬。

法律智力支持 服务政府科学决策

在中共漳州市委政法委与闽南师范大学党委的领导下,法治漳州研究中心结合高校专业优势,立足漳州法治建设实践,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活动、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等,为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提供智力支持。

1.参与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治漳州研究中心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智库和咨询服务平台”的定位,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聚集一批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深入探索漳州基层治理问题,为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法治建设的政策、规划和规范性文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近年来,法治漳州研究中心有多人成为市政府各部门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同时选派多人参加市委市政府立法研讨会,为《漳州市十三五规划》《中共漳州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漳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起草提供了理论支撑,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常规工作中,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专家与漳州市公安局等各级公检法部门展开密切合作,就执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以及“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设立网上警局”等惠民工程开展决策咨询与评议。

2.以专项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成果转化。从2014年开始,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与漳州市法学会一道,每年划拨课题研究专项资金5万元,列入预算,启动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立项方式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更好地服务地方法治实践,努力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法治漳州研究中心每年结合中央、省、市政法综治工作的重点以及基层法治建设的热点、难点设置研究选题,面向社会公开申报。至今已连续进行了6次重点课题申报,共有200多个课题组参与评审,其中20多个项目获准立项,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的《女童遭受性侵犯问题研究》《关于水污染生态修复司法适用问题的调研——以九龙江生态司法保护为切入点》和龙文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的《加强涉民生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研究》等在内的7个课题成果已转化成规范性文件,成为漳州市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的依据。

3.以举办学术研讨会为载体,回应社会关切。紧扣漳州法治实践,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与漳州市法学会每年举办一期法治漳州建设研讨会,迄今共举办7次专题研讨会,在法学理论界产生了良好反响。同时,结合时政热点,积极策划举办法治漳州沙龙、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律师论坛,以期将地方实务部门的工作经验与见解融入法学理论研究中。截至目前,中心共举办了7次法治沙龙、6次法官论坛和6次检察官论坛、3次律师论坛、3次行政论坛。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系列论坛,及时将基层一线的法治经验转化为法治思想,再进行提炼推广,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性、可行性的法治理论,更好地指导地方法治建设。

法治实践探索 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基层是社会矛盾的源头,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法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为了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开展了“一村一法治宣传员”“精准普法一对一”、法律援助等系列基层法治合作项目,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及人民调解,探索多元依法治理体系。

1.开展“一村一法治宣传员”项目,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启动“一村一法治宣传员”项目,已开展3期普法项目。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心联合东山县委政法委启动“一村一法治宣传员”项目,共同开展农村法治宣传工作,分别选派30名大学生前往东山7个镇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村法治宣传工作,把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熔铸到农村群众的头脑之中。这项活动力图为农村解决法治宣传力量薄弱、人员短缺的难题,为推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尽绵薄之力。

2.推出“精准普法一对一”项目,提高普法实效性。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与漳州市司法局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公民“精准普法一对一”项目,该项目旨在经过三年的精准普法,提高基层法治意识,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形成浓厚的地区法治文化氛围。漳州市司法局负责每年提供10万元项目经费;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选派30名学生到精准普法试点村(首期试点村为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开展为期1年的基层精准普法志愿活动。普法方式从灌输式普法向互动型普法转变,根据基层群众不同主体的需求,精准定制普法内容和形式,切实做到普法为民,让法治精神走入百姓生活。

3.创设法律援助机构,彰显扶危济困精神。法律援助是扶危济困,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法律援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与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建法律援助工作站,由中心11位具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法学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带领法学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免费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迄今共承办刑事、民事法律援助案件34个,涉及农民工维权、人身伤害赔偿等案件类型,将困难群众的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产生良好的引导示范效应,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普法形态 提升法律宣传的实效性

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以普法情景剧、“精准普法一对一”“一村一法治宣传员”等项目,创设情景性普法、全程性普法、即时性普法、联动性普法,切实增强基层普法实效。

1.情景性普法。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开展10余次普法情景剧送法入校、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目前已基本覆盖全漳州市(区)县。普法情景剧由学生以身边常见的小事为例,自编自导自演,进行释法说理,紧跟时代发展,创制多元内涵的普法剧目,分别是《新包公现代审案》《社会下的一角》《金钱的诱惑》《律政佳人》《二胎风波》《连心肉》等,通过普法情景剧的形式把法治宣传形象化、生活化,教育和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传递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展演活动得到东南新闻网、福建省政府网等媒体广泛报道。

2.全程性普法。从精准普法理念出发,中心着眼于基层群众的多元需求,重点突出法治宣传教育的个性化,打造以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为主,法律援助及人民调解等服务为辅,覆盖“需求收集—服务输送—结果反馈”全流程的,创新型、服务型、互动型基层法律服务新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去除“搭台子、发单子、挂牌子”等量贩式宣传方式,深入学校、社区及各个家庭,针对领导干部、老年人、妇女、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利用普法情景剧、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及案例分享等传统手段,引入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等新媒介,为群众提供“引路子、送法子、开方子”的经常性个性化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服务。

3.即时性普法。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普法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传统,法律知识普及率较低,宣传形式单一,普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法治漳州研究中心秉持“以人为本、按需普法”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深入基层社区,借助传统手段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力量,构建法律资讯平台,创新普法形式,通过情景剧的艺术感染、精神浸润和人文渗透,将法律知识播种到人民群众心中。同时,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利用QQ、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搭建“互联网+”点对点普法平台,借助新媒体营销技术,通过精品短文、精美图片、趣味视频等形式,每年至少推送6期法治宣传、社会法治热点信息。

4.联动性普法。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基于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在中共漳州市委政法委与闽南师范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健全与漳州市公检法司等政府部分、行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的多元合作机制,构建相互协调、信息共享互补的网络体系,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和社情民意,通过联动性普法不但化解了社会纠纷与矛盾,而且增进了公民的法律知识与素养,筑牢漳州法治建设的群众基础。在具体实践中,中心紧盯社会焦点问题,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联合各类社会组织,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普法资料、设立法治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为人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答疑解难。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举办法治讲座50余场,进行法律咨询60余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众达10000余人。

展望法治未来 开启法律服务新征程

作为高校研究中心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的尝试,法治漳州研究中心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法治漳州研究中心承担各类项目经费共计300余万元,有助于中心更好地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总体而言,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不仅通过科研推动了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而且中心所开展的“一村一法治宣传员”“精准普法一对一”、法律援助、立法咨询等活动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中心相关活动得到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建省人民政府网、漳州市人民政府网、中国新闻网、《闽南日报》、福建教育台、漳州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紧扣时代发展需求,从2020年1月1日起,闽南师范大学与南靖县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依法治县战略合作,法治漳州研究中心将以此为契机,联同南靖县人民政府筹划实施“依法治县战略合作”项目,将在法律咨询服务、举办法律培训、普法宣传教育、探索人才交流等方面先试先行。这既体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又是凝练校地合作推进法治建设经验的重要举措,将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作者系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法治漳州研究中心主任

2020-03-10 07专版

http://www.cssn.cn/index/zb/202003/t20200310_5099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