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评社:学者榆中热议台湾时局与两岸关系
作者:     文章来源:中评社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9-23 17:03      

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新党副秘书长、执业律师陈丽玲(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选举研究室研究员王建民(中评社 海涵摄)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鞠海涛(中评社 海涵摄)

《两岸犇报》发行人陈福裕(中评社 海涵摄)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中评社 海涵摄)

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中评社 海涵摄)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榆中9月23日电(记者 海涵)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于22日在甘肃省榆中县举行。论坛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主办,甘肃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中评智库基金会、台湾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协办。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两岸的多位学者分别就“两制”台湾方案、台湾社情民意、两岸关系发展大势等重要议题表达看法。

在主题发言中,有学者结合“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分析了“两制”台湾方案未来的实现形式,认为,“两制”台湾方案要与时俱进,融入新思维。此外,还有学者分析了当前台湾社会的社情民意,并指出其不容乐观。在谈到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时,学者们则认为其道路虽曲折但前景光明,融合发展路径和“两岸一家亲”理念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抓手。

一、“两制”台湾方案应有新思维

在主题发言阶段,有三位学者重点就“两制”台湾方案议题进行了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新时代,“一国两制”应该具备新思维、新活力,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未来“两制”台湾方案的相关建议。

《两岸犇报》发行人陈福裕结合“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其对“两制”台湾方案的看法。他指出,香港的实践经验为“两制”台湾方案提供了某些重要的思考。第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未来“两制”台湾方案到底跟现行的香港方案有什么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回归的,其并非谈判的主体,谈判的主体是英国政府跟祖国大陆。因此,整个香港的“一国两制”方案是中央政府对国家统一的意志透过基本法所做的制度性的安排。但是台湾问题是历史上内战和分治的结果,需要透过和平谈判来寻求和平统一的方案,因此是一个参与性的过程。在这个参与性的过程中,可以建构出一个两岸都能接受的、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方案。这个可能性特别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里,即“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这在台湾引起极大的反响,也造成蔡英文必须透过修改法案来遏制这样的过程。但即便在这样的遏制过程,还是有很多路径可以走,除了明年台湾的选举可能带来的关于两岸对抗路线和两岸和解路线历史性的转折之外,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认为,可以用民主治理思维去构建“两制”台湾方案。用民主治理的思路重新建构“两制”台湾方案的方向,才有机会让多数的台湾人愿意正视这样的方案。经济是评判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大陆的GDP在短短20年内增长了10倍,大陆的治理效果有目共睹。此外,大陆的人民民主体制跟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体制思维也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跟民众的良善互动建构治理的目标、让民众过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1·2讲话中,提出“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这就是民主治理的一个表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1·2讲话中还提到“民主协商”,对此,除了形式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实质的内容。在“一国两制”在台湾已经被污名化的形式之下,要营造出一种氛围去推进协商。为此,应该要落实落细两岸的融合发展,让台湾人相信中国人会帮助中国人,“一国两制”不是推掉台湾,而帮助台湾。

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同样以香港的实践经验为鉴,探讨了“一国两制”的相关问题。杨开煌指出,面对近来香港的事件,我们需要对内因进行检讨,对内因的检讨越深刻,对外因所造成的动乱就越有可控性。“一国两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在新时代,我们要探讨“一国两制”的新方向。北京应重新发表新时代下“一国两制”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崛起、逐步迈向世界中心的大形势下,应审慎思考台港澳的“一国两制”原则为何及其如何区分,台港澳分别与大陆的关系为何、与国际的关系为何、与未来的关系为何,必须从长治久安的角度去加以规划新时代的“一国两制”。特别是在百年变局下,国家如何变化、“两制”如何变化,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大国所应有的眼光,这也才是负责任的、积极的“一国两制”,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守住一、两句话,从而使得极为创意地解决政治难题的方案变为僵化的政策、不变的制度,限制了”一国两制”的蓬勃生机。

二、台湾社情民意不容乐观

新党副秘书长、执业律师陈丽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选举研究室研究员王建民在主题发言中分析了台湾社会的社情民意,他们分别就“维持现状”和“亡国感”在台湾社会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陈丽玲在发言中指出,”维持现状”的主张之所以会在台湾社会流行,正是反映了台湾社会在面对大陆日益崛起、越来越有“自信”的情形下产生的集体焦虑。当两岸的物质实力越来越不成比例,当台湾民众看到大陆越来越高的自信,以及“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姿态,某种“孤儿”心态正在台湾社会中潜在滋长,并发展成人们集体“以躲避为能事”的“鸵鸟”行为模式。当集体焦虑成为了台湾人民的无形枷锁,当台湾逐渐失去在面对大陆发展时的自信时,人民选择不是冷漠就是犬儒,不是无助就是自大,不是闪躲就是逃离,并逐渐失去面对问题的勇气与进取。但不幸的是,以各种追求独立身分的方式来解除焦虑的努力,以台湾现实的时空而言,根本就是缘木求鱼的事,这既包括了“台独”,也包括了想要让“中华民国”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分出现的“一中各表”在内。这也就是台湾全体民众习惯于“台独不敢、和谈不要、统一不想”的偏安、自我欺骗,维持现状、躲在舒适圈的心态。台湾社会的这种心态,或可归因于对一国两制的不信任,但由于思路决定出路,台湾主流民意只是因为害怕“被统一”而抗拒一国两制,身为最大反对党的国民党就应走出思路迷障,先认定“两岸现状就是一国两制”,才有立场要求大陆接受《中华民国宪法》的存在,才能让两岸关系走出对抗,开始竞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选举研究室研究员王建民分析了台湾的社情民意。他说,”芒果干”成为当前台湾社会最流行的语言,“芒果干”也就是”亡国感”的意思,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背景,一是韩流带来的影响激发了青年“台独”分子的“台独”危机感。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2”讲话让“台独”感到强大的压力,使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感。三是,香港事件发生之后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强化了台湾社会所谓的”亡国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社会青年“绿化”的问题也很严重。“台独”的主导是青年,韩国瑜的青年支持率不超过20%,蔡英文则在45%左右。所以青年的威胁不是简单的威胁,是非常严峻的威胁。

三、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主题发言中,有三位学者对此表达看法,他们分别从前景、路径和理念出发,指出祖国和平统一道路曲折但光明前景,融合发展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路径,“两岸一家亲”理念是指引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鞠海涛以“祖国和平统一道路曲折前景光明”为题作主题发言。他表示,第一,祖国和平统一之路在曲折中前行、在斗争中前进。四十年来,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基本稳定的台海环境,祖国和平统一之路不断向前迈进。但是,四十年来祖国和平统一道路也经历了许多风雨波折。第二,民族复兴赋能和平统一。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渐趋实现,两岸同胞将迎来中华盛世,这将是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定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第三,和平统一前景更加光明。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对台纲领性讲话,全面阐述了祖国大陆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郑重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矢志不渝追求国家完全统一的坚强决心和高度自信,郑重宣示了祖国大陆坚定追求祖国和平统一的真诚意愿和巨大善意,全面擘画了新时代加快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路线图施工图,开辟了祖国和平统一更加光明的前景。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介绍了闽南师范大学关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她提出,第一,深度理解和把握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深刻内涵和重大使命。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对两岸现状进行挑战与整合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它寻求的是两岸间的良性互动,融成一体,协同发展,最终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需要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台湾问题的产生源于两岸的政治分歧与对立,通过两岸充分融合发展,充分的协商,探索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体系,两岸一中共识,中华经济联合,21世纪中华新文化。第二,闽南文化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闽南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一条共同文化血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两岸人民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零距离,有效遏制文化台独思潮,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文化发展,建构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意义和特殊价值。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指出,在台湾2020选举愈趋激烈、两岸关系愈趋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如何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推动两岸交流的深化、维系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两岸专家学者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今天这个研讨会的意义所在。第一,两岸关系越严峻、紧张,越需要理解、坚持、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第二,大陆发展越好、综合实力越增强,越应该有自信和定力坚持、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第三,台独势力越“反中抗中”,越突显其反人性、反民意的荒谬,越突显“两岸一家亲”的两岸民众基本属性。第四,在目前的情况下,大陆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最好办法,是“以我为主”,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为大陆的台青、台商、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和更多发展机会。第五、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立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示范区。总之,“两岸一家亲”是两岸民众的自然属性,不管你喜欢与否,两岸民众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同胞。正如习近平所说,“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http://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554602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